银白色的动车在初秋的原野上飞驰,窗外的景物不断向后掠去,从省城的繁华都市圈逐渐过渡到郊县的田园风光,最终映入眼帘的是果城周边熟悉的丘陵地貌。林峰坐在靠窗的位置,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变化。车厢内空调温度适宜,偶尔响起列车播报员柔和的声音,更衬出旅途的静谧。
三个月的党校时光,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此刻在脑海中缓缓回放。周岚的提点与期许,夏灵带来的思想碰撞与情感涟漪,赵启明提供的政策前瞻,唐雯透露的舆论风向,乃至王师傅那些看似琐碎却蕴含深意的闲聊……所有信息碎片,如同散落的珍珠,此刻被他用思维的线一一串联。
他回想起课堂上的案例研讨,回想起小组讨论中的争执与融合,更回想起自己如何运用“恩威并施”驾驭钱卫国,如何“借力打力”化解张明与赵强的对立。这些不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经过实践检验、融入他血脉的智慧。‘圆融通达,并非放弃原则,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实践原则。’王教授的话在他心中回荡。
心态,在静思中悄然完成从“汲取知识的学员”到“即将履职的干部”的转变。省城的开阔视野与果城的具体实践,需要在归来后实现无缝衔接。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个新建的文档,标题为《关于返回岗位后的初步工作思路》。指尖在键盘上停顿片刻,随即开始流畅地敲击。
思路的核心,紧紧围绕着他整合信息研判出的两大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与“绿色转型与生态价值实现”。他写道:
“一、聚焦高新区产业升级核心,推动‘数字+’行动计划。前期可选取1-2家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制造企业作为试点,联合高校或科研机构,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改造方案,争取纳入省‘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宣传,同步关注省里相关专项引导资金政策动向……”
“二、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依托果城生态本底,研究设立‘生态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可行性,重点关注清洁能源、环保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可结合马卫国案暴露出的粗放发展遗留问题,将环境治理与产业导入相结合,争取政策支持……”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眉头微蹙。预感到与刘国栋的正面冲突几乎不可避免,那位盘踞果城多年的市长,其利益网络必然与旧有发展模式深度捆绑。任何触及根本的改革,都会动其奶酪。
他继续敲击键盘,增加了一个特别章节:“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其中明确写道:“必须高度警惕传统利益格局的反弹。任何触及深层利益的改革,都可能遭遇软抵制或硬阻挠。需提前做好以下几方面风险评估:一、项目推进中可能遇到的隐性审批障碍;二、关键岗位人员可能的执行不力或阳奉阴违;三、舆论场上可能出现的混淆视听甚至恶意中伤……”
列车广播响起,提示即将到达果城东站。林峰保存文档,合上电脑,望向窗外越来越近的城市轮廓,眼神锐利而沉静。
就在林峰于动车上梳理思路的同时,果城市委的一间小会议室内,气氛微妙。关于高新区领导班子微调的书记办公会刚刚结束。
陈国华坐在主位,神色平静地喝着茶。就在刚才,他已成功主导会议,基本确定了高新区班子的调整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为林峰预留了关键位置。他利用马卫国倒台留下的权力空间和林峰党校“优秀学员”的过硬资质,驳斥了所有潜在的反对声音,为林峰的回归扫清了第一道障碍。此刻,他心中思忖:‘舞台已经搭好,接下来,就看这小子能唱出怎样一出戏了。’
而此刻,在市政府大楼的市长办公室内,刘国栋的心情与陈国华截然相反。他刚刚在书记办公会上经历了一次挫败。他试图对林峰的分工提出异议,暗示林峰年轻,应多在辅助岗位上锻炼,不宜过早承担过于核心的领域。
然而,陈国华只用了一句“我们要充分尊重党校的培养成果,更要信任年轻干部的专业特长和实干精神”,便轻描淡写地将他的意见挡了回去。这种被完全压制的感觉,让刘国栋胸口发闷。
‘陈国华这是铁了心要捧林峰上位!’他恨恨地想,‘林峰在党校到底给陈国华灌了什么迷魂汤?还是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交易?说不定林峰把他老婆都……’。他猛地摇摇头,驱散这些荒唐念头,但挫败感和危机感却愈发强烈。他知道,一旦林峰按照陈国华的安排上位,再想遏制就难了。
红旗街道办公楼内,气氛则是一种混合着期待与紧张的平静。吴婷主持了晨会,将最后几项在林峰离开期间由她主导的工作做了收尾安排。她语气沉稳,条理清晰,已然有了几分当家主事的气度。
散会后,她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边,看着楼下熟悉的街景。同事们私下里的议论也隐约传到她耳中:“林书记今天回来吧?”“听说在党校表现特别好,这次回来肯定要重用了。”“咱们街道以后就更不一样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