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城深秋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清澈的灰蓝色。市政府一号车队缓缓驶入高新区,停在管委会大楼前。刘国栋率先下车,亲自为后座的宋清河打开车门。这个刻意为之的细节,被随行的市电视台镜头精准捕捉。
“宋总,这里就是我们果城经济发展的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刘国栋手臂一挥,语气中带着主人般的自豪,仿佛这片土地的成就全然归于他的治下。
宋清河今日换了一身更为商务休闲的装束,深色羊绒衫外搭一件薄款风衣,少了几分昨日的商界凌厉,多了几分学者般的审视姿态。他扶了扶金丝眼镜,环顾四周现代化的办公楼宇和整洁的道路,微微颔首:“不错,硬件基础很好,看得出刘市长和果城市政府投入了巨大心血。”
这番恰到好处的恭维,让刘国栋脸上的笑容更盛。他亲自引领宋清河参观园区规划沙盘,讲解发展蓝图,钱有为亦步亦趋,不时补充细节,气氛融洽得如同多年老友。
高新区管委会,林峰办公室
林峰站在办公室的百叶窗前,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楼下广场上那簇拥的人群。吴婷安静地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今日的行程安排。
“主任,刘市长和宋清河一行人,预计十分钟后会到三号会议室,举行一个非正式的‘企业家座谈会’。”吴婷汇报着,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她很清楚,这场座谈会,绝非简单的交流。
“嗯,按原计划,你代表管委会参会。”林峰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波澜,“我们是主人,该有的礼节不能少。听听看,这位宋总除了‘不接地气’的宏论,还能抛出什么真知灼见。”
他的声音平稳,但吴婷能感受到那平静水面下蕴藏的力量。她点点头:“明白。相关资料和数据我都准备好了。”她知道,自己不仅是去参会,更是去正面迎接宋清河可能发起的、针对林峰和产业基金的舆论挑战。
市政府一号车内,前往座谈会途中
刘国栋与宋清河同乘一车。车窗隔绝了外面的喧嚣,车内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宋总,待会的座谈会,来的都是高新区有些代表性的企业负责人。”刘国栋看似随意地提起,“他们对当前的政策环境,尤其是金融扶持方面,可能也有些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嘛,哈哈。”
宋清河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刘市长放心,投资讲究的是实事求是。好的要肯定,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回避。这才是对地方发展真正负责任的态度。”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听说林峰副主任是这个产业基金的主要推动者?真是年轻有为啊。不过,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有时候,难免会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市场的复杂性。”
这番话,既回应了刘国栋的暗示,也再次明确了攻击的靶心。刘国栋满意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养神。‘林峰,看你这次怎么接招。’
省城,周岚办公室
周岚正在审阅一份全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手边的内部通讯终端亮了一下,一条简短的情报摘要闪现,提及宋清河今日在高新区的行程安排及可能的动向。她目光在“企业家座谈会”几个字上停留片刻,指尖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
宋清河选择在企业家中发声,其心可诛。他试图撬动的,不仅仅是官方舆论,更是市场信心,是那些潜在合作者对林峰政策的信任基础。这一手,比单纯在官方场合批评,更为阴险,影响也更为深远。
她拿起加密电话,又缓缓放下。此刻直接联系林峰,并非明智之举。她相信林峰的政治智慧和对局面的掌控力。‘必须要让他自己经历这些风雨……’她心中默念,但那份隐忧,却如同窗外的云层,悄然积聚。
---
三号会议室内,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受邀前来的企业家代表。当刘国栋、宋清河在一众人员的簇拥下入场时,室内响起了礼节性的掌声。吴婷作为管委会代表,坐在靠近主位的位置,神情冷静。
座谈会伊始,氛围还算和谐。几位企业家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对高新区提供的服务表示肯定。刘国栋面带微笑,偶尔插话,彰显着存在感。
然而,当话题逐渐引向产业政策和融资环境时,宋清河适时地接过了话头。
“刚才听了各位企业家的介绍,很受启发。”宋清河的声音温和,富有磁性,很容易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果城的企业家们,务实、肯干,令人敬佩。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或者说,一个潜在的忧虑。”
他稍稍停顿,目光扫过全场,仿佛在与每一位企业家进行眼神交流。
“大家谈到发展,谈到创新,似乎都绕不开管委会主导的那个‘产业引导基金’。这本身说明基金的重要性。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略带凝重,“我研究过这个基金的准入标准和评审流程,不得不说,其设计理念,或许……与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快速成长期、最需要资金血液的‘瞪羚’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