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管!她低声嘟囔。
曹舒闻言笑道:莫非在江东受了委屈?
告诉本公子是谁,定为你出这口气。
他瞬间摆出知心人的姿态。
孙尚香本不愿多说,但见曹舒神色关切,终究忍不住哭诉:
哪有兄长整天逼妹妹嫁不喜欢的人!
在孙仲谋眼里,我不过是他笼络外人的筹码!
无论是刘备那老叟,还是张温的废物儿子,没一个入得了我的眼!
曹舒忍俊不禁:孙仲谋确实不是东西!
你可是他亲妹妹,怎能如此对待?
待他百年之后,你可千万别给他烧纸钱!
这话彻底打开了孙尚香的话匣子。
虽然双手双脚仍被束缚着,但比起身体的禁锢,心中的郁结更令她痛苦。
再刚强的女子也有脆弱之时。
平日以弓腰姬威名示人的孙尚香,心底何尝不渴望父兄般的依靠?
可惜这终究是奢望。
母亲吴国太离世,二哥孙权逼婚,都成了压垮她的稻草。
侄女孙茹虽能倾听,但同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又如何帮得了她?
先前故意被吕蒙、陆逊囚禁,也不过是为躲个清静。
如今被俘后遇上愿听她倾诉的曹舒,倒像是久旱逢甘霖。
而曹舒,纯粹抱着看热闹的心思。
孙尚香倚在曹舒肩头,絮絮叨叨地数落着孙权的不是。
曹舒耐心听着,时不时附和几句,手指轻轻拂过她的面颊,温热的气息掠过她的耳畔。
孙尚香越说越激动,仿佛要把这些年积攒的怨气一股脑儿倒出来。
忽然,曹舒眼神一凝,打断道:“香儿,你是说……孙翊并非死于部下背叛?”
孙尚香点头:“三嫂说过,那两个凶手,其实是孙仲谋安插在三哥身边的。”
曹舒眉梢微动。
这倒是意外之获。
孙翊已故九年,当年孙权尚未坐稳江东,四大世家对他尚且观望。
而孙翊素有“小孙策”之名,自然招人忌惮。
孙尚香继续道:“三哥死后,孙仲谋逼三嫂改嫁朱桓,三嫂以守孝为由拒绝。后来,她索性出家,彻底断了孙仲谋的念头。”
“在她心里,三哥的死,孙仲谋脱不了干系。”
曹舒轻叹。
孙翊未必真想争权,甚至主动交出兵权,以示臣服。
可有些事,不是退让就能了结的。
孙翊一死,四大世家安心,孙权也彻底高枕无忧。
不过……
比起孙翊,更让曹舒惋惜的,是徐氏竟出家了。
这位在史册留名的 ,终究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三国志中记载的女子众多,但能让陈寿特意描述容貌的不足十人。由此可见,徐氏的美貌确实非同寻常。
然而孙尚香接下来的话却点燃了曹舒心中的曹贼之魂。
我三嫂也是个苦命人。孙尚香叹息道,她以出家为名,隐居在曲阿老家,这辈子算是守了寡。
这里的出家并非指当尼姑。当时佛教刚传入不久,道教才是主流。道教的出家不需要剃度,徐氏是以未亡人身份在道教修行。
曹舒闻言轻咳一声:香儿,孙仲谋确实不是东西。但他这样对你三嫂徐氏太不公平了!想必她心里一直想为你三哥 ,可留在江东不知要等到何时。
孙尚香深以为然。孙权掌权多年,江东忠于孙策的人都所剩无几,更别说忠于孙翊的了。徐氏留在江东永远查不清孙翊之死的 。
舒公子,那该怎么办?孙尚香不知不觉已落入曹舒的圈套。
若你信得过我,就告诉我你三嫂的住处。我派亲卫去接她过来,这样她既能陪你,又能离开那个伤心地,岂不两全其美?
经过两个时辰的交谈,孙尚香对曹舒的戒心已大减。在她看来,曹舒再坏也比不上孙权。况且曹舒至今没对她怎样,反倒是孙权总想拿她当联姻工具。
虽然孙尚香性格冲动,但并非不明事理。她最担心的其实是......
最令孙尚香痛心的,莫过于三嫂徐氏的遭遇——即便已遁入空门,孙权仍要逼迫她改嫁他人!
为躲避这场劫难,孙尚香暗自下定决心要带徐氏逃离江东。
面对曹舒递来的橄榄枝,孙尚香思虑再三,实在找不到拒绝的借口。
多谢舒公子相助,三嫂若能离开江东,定会重展欢颜。孙尚香由衷致谢。
曹舒报以温润如玉的微笑。
两个时辰的促膝长谈,曹舒已成功赢得孙尚香信任。他趁势追问江东内情,心怀怨恨的孙尚香倾囊相告。
为表诚意,曹舒在江陵城中为孙尚香置办华宅,并承诺尽快接来徐氏相伴。孙尚香感激不已,对这位才貌双全的公子渐生情愫。
黄昏时分,携礼造访的曹舒意外撞上孙尚香的生辰。自吴国太离世后,这是她首次庆生。烛光摇曳间,孙尚香情难自禁地倚向曹舒......
翌日清晨,当孙尚香现身议事厅时,诸葛恪惊得瞠目结舌——连孙权的亲妹妹都归顺了?看着二人亲密互动,诸葛恪不禁暗叹:孙权当真众叛亲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