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灵江流域,太阳像个火球挂在天上,连续半个月没下一滴雨,田地里的泥土裂开了细细的纹路,路边的野草也蔫头耷脑地垂下了叶子。灵青联防队的队员们扛着锄头,沿着去年山火的痕迹,在山林与村庄之间的空地上来回丈量,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淌,在布满尘土的衣服上洇出一片片深色的印记。
“陆当家,按照咱们之前的规划,这条防火隔离带要挖宽二十米,从灵江的上游一直延伸到下游,把整个灵江流域的村庄和果园都圈起来。”李二狗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的丈量绳被拉得笔直,“这样一来,就算山林里再发生火灾,火势也很难越过隔离带烧到村子里。”
陆承宇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上的泥土,泥土干燥得一捏就碎。“二十米还不够,”他站起身,望着远处连绵的山林,眉头微微皱起,“今年天气比去年更干旱,草木含水量低,火势蔓延的速度会更快。咱们把隔离带拓宽到三十米,再在隔离带中间挖一条五米宽的防火沟,沟里灌满灵江的水,这样双重保险,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青岩村村长也点头附和:“陆当家说得对,防火的事不能马虎。咱们还要在隔离带的两侧种上两排防火林,就种陈老三带来的那种防火植物,再搭配一些松柏,形成一道立体的防火屏障。”
说干就干,陆承宇立刻将村民们分成几组:一组负责清理隔离带内的所有草木,将杂草、灌木和枯树全部砍倒、搬运;一组负责挖掘防火沟,确保防火沟的深度和宽度达到要求;一组则负责将灵江的水引入防火沟,同时准备好水泵和水管,随时可以给隔离带浇水;还有一组负责种植防火植物和松柏树苗,陈老三担任技术指导。
清理隔离带的工作最为繁重。隔离带内的草木长得十分茂密,有些灌木的根部深深扎在土里,需要几个人合力才能将其挖出来。李二狗带领着壮劳力们,挥舞着斧头和镰刀,汗水湿透了衣服,手上磨起了水泡,却没有人喊累。“大家加把劲!”李二狗大声喊道,“这隔离带是咱们的保命线,多清理一点,咱们的家园就多一分安全!”
灵青学堂的孩子们也加入了清理队伍,他们虽然力气小,不能砍树挖根,却可以帮着大人搬运砍下来的杂草和细小的树枝。小柱子和小石头两个人抬着一捆杂草,脚步踉踉跄跄地往指定的堆放点走去,脸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滴,却笑得格外开心:“咱们也在为防火出力,以后村子就更安全了!”
挖掘防火沟的工作同样不轻松。靠近灵江的区域,土壤相对湿润,挖掘起来还比较容易,但远离灵江的区域,土壤干燥坚硬,一锄头下去,只能挖起一小块土。村民们轮流上阵,有的人挖累了,就坐在旁边休息一会儿,喝口水,然后立刻又投入到挖掘工作中。有一位年长的村民,因为长时间弯腰挖掘,腰都直不起来了,却依然不肯停下:“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也能为村里做点贡献,多挖一锄头,防火沟就多一分保障。”
将灵江的水引入防火沟的工作,由陈老三负责。他带着几个人,在灵江岸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水泵房,用水泵将灵江的水抽到水管里,再通过水管将水引入防火沟。为了确保水流能够顺利到达防火沟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还在防火沟的沿途设置了多个分水口,根据防火沟的坡度,调节水流的速度和流量。
种植防火植物和松柏树苗的工作,则在周先生的带领下进行。孩子们在周先生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防火植物的幼苗和松柏树苗种进挖好的树坑里,然后用泥土将根部压实,再浇上适量的水。周先生一边示范,一边给孩子们讲解:“这些防火植物和松柏树,不仅能够阻挡火势,还能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它们就像咱们家园的守护者,默默地保护着咱们的安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半个月后,一条宽三十米、长约十里的防火隔离带,沿着灵江流域的村庄和果园,蜿蜒地延伸着。隔离带内的草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中间的防火沟里灌满了灵江的水,两侧的防火植物和松柏树苗长势喜人,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有生机。
为了让防火隔离带更好地发挥作用,陆承宇还组织村民们在隔离带的两侧设置了多个监控点,每个监控点都安排了专人值守,二十四小时监测隔离带及周边的情况。监控点里还配备了望远镜、对讲机和灭火工具,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值守人员可以通过对讲机及时通知其他村民,采取相应的措施。
灵青学堂的孩子们,也在周先生的带领下,制作了很多防火警示标志,挂在隔离带的两侧。标志上画着火焰和禁止的图案,旁边写着“严禁携带火种进入隔离带”“严禁在隔离带内吸烟、玩火”等警示语。小柱子还在一个标志的背面,画了一幅村民们一起建设防火隔离带的图画,旁边写着“团结一心,共筑防火长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