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斗整整嘚吧嘚吧半个多小时。
这还是他简化,通俗的说辞。
在沈北看来,王斗恨不得架起黑白,拿着粉笔,从初中化学开始给自己科普。
主要是沈北听的一脸懵逼。
各种化学反应,完全跟不上反应。
概括来说。
就是王斗在深入研究超顺气囊内部物质的时候,原本是想将一些新的原材料混合纯净水倒入进去。
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反应。
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可替代材料,将超顺气囊的生产成本压下来。
如果能搞定,超顺气囊将在汽车领域取缔气囊,而不是如同现在一般,价格太高,只能选配。
但实验室还有一项实验,是关于海水检测的。
毕竟,樱花国他娘的不讲究,排废水。
作为监测的活,也落到他们的实验室。
当时实验室用的纯净水都是娃哈哈。
而王斗拿的那一瓶娃哈哈并不是纯净水,而是从取样地点灌来的海水。
结果……
就是这么巧合。
发生了如今化学反应。
当初,王斗是一脸懵逼看着烧杯内的絮状物。
还以为是什么原材料受到了污染。
也没管,就丢在一边。
结果三天后。
絮状物硬了。
硬的比425水泥还要坚固。
王斗都麻了。
翻来覆去思考实验步骤,始终找不到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他又集合不少科研人员,开始反向研究。
但好几天都没有头绪,为什么会这种化学反应。
直到海洋局过来索要检测报告。
他们才发现,最近一直在忙活“物资”到底是怎么来的,才发现装着海水瓶子没了。
调查监控才发现,是王斗把海水当成纯净水给用了。
线索浮出水面。
王斗新加入的原材料,加上海水与超顺气囊的物质发生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
这个化学反应笼统的形容便是:
从微观层面来看,超顺气囊材料中的双稳态互锁分子在接触海水后,因海水中丰富的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等)作用,分子构型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这些离子如同微小的 “扳手”,巧妙地撬动双稳态互锁分子,使其从原本稳定的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
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王斗新加入的原材料会释放出特定的能量,激活周围的超临界气 - 凝胶 - 折叠碳炔纤维三相共存体系。
其特殊的 sp1→sp2 可逆拓扑相变被触发,纤维结构逐渐展开并与周围吸附进来的物质相互交织。
随着反应的持续,海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与超顺气囊材料中的一些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以钙离子为例,它会与材料中特定的含氧官能团结合,形成一种类似络合物的结构。
这种络合物在折叠碳炔纤维的交织网络以及超临界气 - 凝胶的孔隙支撑下,不断聚集、交联。而海水中丰富的氯离子也参与其中。
在宏观上,随着超顺气囊原材料与海水接触,最初会有一些微小的气泡产生,这是由于材料内部结构变化导致气体的释放。
紧接着,反应区域的海水开始变得浑浊,各种微观层面形成的物质逐渐聚集、沉淀。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沉淀物不断堆积、固化,其形态和特性逐渐向类似水泥的物质转变。它们具有一定的粘性和可塑性。
当然,王斗在这里还介绍很多化学反应公式。
沈北完全听不懂,干瞪眼,满脑子懵逼,还直言王斗在念经。
太踏马折磨人了。
期间,沈北还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不是有点太……我是说,这玩意有理论基础?”
如果不是确定王斗就是一个科研人员,沈北都怀疑这家伙是一个穿越者。
尼玛。
就这么巧合搞出来这玩意来?
王斗一本正经的直言道:“何止是理论上存在,现实中都有相关的实验成果啊!”
接着,王斗举了一个例子:“米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就通过让海水、电和二氧化碳相互作用,制取出了由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组成的多功能白色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替代水泥中的沙子或砾石,其原理是利用电流将海水中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的碳酸氢根离子,和海水中的其他天然离子发生反应,进而产生固体矿物质 。”
“同时,地聚合物相关研究也表明,像偏高岭土这种含硅铝酸盐物质能在碱激发条件下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无机聚合物 。”
“懂否?”
沈北摸着下巴,嗯嗯几声:“大概就是有人研究过,但缺一个跳板,而这个跳板就是超顺气囊。”
“恭喜!你终于进入化学殿堂了!”王斗激动的大喊着。
沈北问道:“这玩意耐腐蚀吗?”
王斗哈哈大笑:“磷酸镁铵、碳酸钙都是耐盐材料,天生抗腐蚀,维护成本极低!”
沈北竖起大拇指:“牛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