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织网在地球同步轨道之上轻轻脉动,如同一个半透明的、由亿万生命意念编织的能量水母。它没有攻击悬停的秩序堡垒,只是存在着,以其不可解析的混沌特性,将地球笼罩在一片秩序无法穿透的迷雾之中。
秩序堡垒表面的几何重组逐渐停止,银光黯淡,仿佛一台过载的计算机陷入了待机状态。它无法理解,更无法应对这种基于“可能性”的防御。绝对的逻辑在无限的混沌面前,第一次显露出了它的无力。
陆沉缓缓降回地面,左眼的金光与右眼的绿芒已恢复平静,但其中蕴含的深邃,让每一个注视他的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敬畏。他不再仅仅是“陆沉”,而是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枢纽。
“它停止了攻击。”赵毅看着监测屏幕,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但我们能困住它多久?”
“不是困住。”陆沉摇头,他的感知与混沌织网紧密相连,“是僵持。它在计算,在尝试理解。而织网在成长,在学习。”
正如他所说,混沌织网并非死物。地球上每一个新觉醒的生命,他们的每一次感悟、每一次微小的进化,都在为这张网络增添新的节点、新的维度。一个孩童对星辰的好奇,一个艺术家灵光一闪的创作,一株植物在辐射中产生的奇妙变异所有这些微不足道的“可能性”,都成了秩序文明无法穷尽的变量。
李瑾博士带领的团队正在疯狂记录着这些数据。“全球觉醒者数量已超过百万,而且还在指数级增长!能力谱系跨度极大,从微观粒子影响到宏观天气操控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任何已知的科学范式!”
“这是生命的文艺复兴。”陆沉轻声道。他能“听”到织网中流淌的亿万思绪,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交响。
然而,危机并未远离。秩序堡垒虽然沉默,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且,通过刚才与堡垒核心的短暂接触,陆沉捕捉到了一个更紧迫的危险信号,就在秩序堡垒陷入僵局的同时,它向深空发送了一道极其隐蔽的求救信号。信号的目标,是一个遥远到让陆沉都感到心悸的坐标。
援军,正在路上。时间,依然不在人类这边。
就在这时,混沌织网突然自发地波动起来,一股强烈而陌生的信息流被捕捉到。这不是来自秩序文明,也不是来自地球本身。它更加古老,更加悲伤。
信息流中包含的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破碎的影像:
一片双星系统的残骸,行星的碎片如同墓碑环绕着垂死的恒星;
一个气态巨行星被强行改造成巨大的几何体,风暴之眼处闪烁着秩序的银光;
一支由小行星改造而成的生物舰队,在黑暗的星云中与银色洪流进行着绝望的游击战。
最后,影像定格在一颗即将被恒星吞噬的红色行星上。在那颗星球龟裂的大地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由黑色晶体构成的方尖碑。碑文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意识的星图坐标,以及一个简单的、重复的意念:
【警告…收割者…幸存者…集合点…】
“这是?”陈涛看着被织网解析后投射出来的影像,声音干涩。
“其他受害者的遗言。”陆沉闭上双眼,感受着信息流中蕴含的绝望与不屈,“或者说,幸存者的求救信号。”
那个黑色方尖碑的坐标,被织网清晰地标记出来,位于银河系的人马座旋臂,一个被称为“坟墓星云”的区域。
“它们也在抵抗!”赵毅眼中燃起希望,“我们能联系上它们吗?”
陆沉尝试通过混沌织网,向那个坐标发送一道包含地球位置与现状的意念。织网的能量在虚空中延伸,跨越数万光年的距离,过程极其消耗力量。几分钟后,一道微弱的、断断续续的回应传来:
【收到…地球…小心…信标…已被…标记…沉默…等待…】
通讯戛然而止,仿佛被什么强大的力量强行中断。
“信标?什么信标?”李瑾追问。
陆沉猛地睁开眼,左眼的金光骤然亮起:“是秩序堡垒!它不仅是武器,更是一个信标!它在持续不断地向秩序核心报告这里的情况!只要它还存在,我们的位置就是暴露的!”
所有人的心沉了下去。这意味着,即使他们能暂时僵持,秩序的援军也会循着信标源源不断地赶来。
“必须摧毁它!”陈涛斩钉截铁。
“以我们现在的力量,正面强攻秩序堡垒无异于自杀。”赵毅保持着冷静,“而且,它现在处于某种‘静默’防御状态,外壳的规则强度远超攻击状态。”
就在众人陷入困境时,陆沉右眼的绿芒微微闪烁,那是林裔族生命精华带来的启示。“或许我们不需要摧毁它。”
他再次悬浮而起,将意识完全融入混沌织网。“既然它是一个信标,那我们就可以篡改它发送的信息。”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而危险的想法。秩序堡垒的逻辑核心是绝对的秩序,而混沌织网的本质是无限混沌。强行将混沌注入秩序核心,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可能提前引爆堡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