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25赛季的“整活”之风,并未因学习通的联名而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就在大学生球迷们刚刚习惯了边看球边刷“学习任务点”后不久,又一则重磅合作公告砸得大家晕头转向:#扫描全能王正式成为中超官方合作伙伴,助力联赛进入“无纸化”智能时代!#
公告写得冠冕堂皇:旨在提升联赛运营效率、推动足球产业数字化升级、为球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云云。
但球迷们,尤其是经历过学习通联名“洗礼”的大学生们,早已看透了本质。 “好家伙,学习通是来给我们发‘作业’的,扫描全能王是来帮球队写‘作业’的?” “懂了,以后裁判看VAR不用跑场边了,直接手机扫描越位线?” “建议直接扫描对方教练的战术板,实时OCR识别,这不比间谍卫星好使?” “楼上的,你这想法很刑啊!” “以后球员进球庆祝动作是不是要改成‘手机扫描角旗杆’?” “扫描全能王: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
玩笑声中,扫描全能王与中超的合作细节也逐渐清晰。相比学习通偏向球迷互动,扫描全能王的合作更“务实”一些:主要为各俱乐部提供技术支援,包括但不限于:比赛资料电子化归档、历史数据扫描识别入库、甚至……协助教练组进行战术分析的数字化转换。
消息传出,各队主教练反应不一。有的老派教练对此嗤之以鼻:“踢球靠的是脑子里的东西和脚下的功夫,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有什么用?”而一些年轻教练则跃跃欲试,将其视为提升球队管理效率和战术分析水平的利器。
我们的主角,上海海港队的“武教授”武磊,再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无他,只因为扫描全能王官方发布的第一支宣传短片里,主角就是他。
短片剧情很简单:武磊在训练基地的办公室里,对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纸质比赛报告、数据分析表、对手录像截图(上面画满了各种战术箭头和圆圈)皱起了眉头。只见他拿出手机,打开扫描全能王App,对着资料“咔嚓”几下。 ——纸张褶皱?智能祛除! ——光线不佳?自动增强! ——手写笔记?OCR识别,瞬间转为可编辑文本! ——战术图示?高清还原,一键生成电子档案! 短短几十秒,杂乱无章的纸质资料变成了分门别类、清晰美观的电子文档,同步到了云端。武磊露出满意的笑容,对着镜头说:“扫描全能王,让备战更高效,专注更重要的事——比如,下一个进球。”
短片一出,再次引爆话题。 “武球王业务范围再次拓宽!从‘学习通课代表’升级为‘扫描全能王推广大使’!” “这广告我信了!毕竟武磊的跑位就像扫描出来的一样精准!” “建议海港队下次战术会直接用扫描全能王投屏,别再用那破白板了!” “对手:危!海港队赛后报告怕是比我的毕业论文排版还漂亮!”
面对队友们的调侃,武磊倒是很坦然:“确实挺好用的,以前一些老的比赛录像资料都是纸质的,翻起来麻烦,现在扫描存档,查起来方便多了。”他还特意强调,“特别是识别手写体,咱们教练那字儿……嗯,以前全靠猜,现在OCR识别准确率还挺高。”
颜骏凌在一旁补刀:“所以磊哥你现在研究对手录像,都改用平板了?怪不得最近单刀越来越稳了,是把对方门将的扑救习惯都‘扫描’进脑子里了吧?”
武磊笑而不语,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接下来的几轮比赛,武磊的表现越发沉稳,尤其是在门前把握机会的能力,似乎更加“精准”了。媒体们开始用“扫描仪般精准的射门”来形容他。球迷们则玩梗玩得不亦乐乎: “武磊单刀→启动扫描→识别门将扑救倾向→计算进球角度→输出结果(球进啦!)” “以后不是单刀不进,是‘OCR识别失败’!” “扫描全能王,扫描门将,全是破绽!”
联赛第XX轮,上海海港客场挑战以战术纪律严明、防守稳固着称的山东泰山队。赛前,泰山队主帅在发布会上隔空喊话:“现代足球离不开科技,但最终决定比赛的还是人。我们不会过分依赖电子设备,而是更相信球员的执行力和团队的协作。”
这番话被外界解读为对海港队(尤其是武磊的“扫描仪”属性)的微妙回应。
比赛果然如预想般胶着。泰山队的防线组织得密不透风,就像一堵厚厚的纸墙,让海港队的传切配合屡屡受挫。中场休息时,比分0-0。
更衣室里,海港队主帅皱着眉头,在战术板上写写画画,试图找到破解对方防守的方法。但面对泰山队极具纪律性的整体移动,传统的战术调整似乎收效甚微。
这时,武磊看着战术板上那些略显凌乱的线条和圆圈,又看了看手里握着的、印有扫描全能王Logo的球队定制版手机,突然灵光一闪。
“教练,”武磊举起手机,试探性地问,“要不……我们把上半场几个关键的防守瞬间截图打印出来了?是我之前用App扫描存档的那些。或许……换个角度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