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情报部门的特工联合宋哲元的卫队,顺着周辰指引的方位,在北平城抓获了好几处日谍窝点,并由此牵连出了一大批的汉奸文人。
只是可惜,尽管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还是有7名战士在小鬼子的垂死挣扎中壮烈牺牲。
而这股歪风邪气就直接被踩了急刹车,此前骂的最欢的那帮人,就算没有被牵连进去,许多也因为群众举报被叫到警局审问,出来之后就老实多了。
剩下的人也是心有戚戚焉,舆论一边倒的讨伐汉奸卖国贼,他们再骂下去都有可能被人套麻袋打一顿。
走到大街上也不时有人指指点点,那就不出门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这波风头过了再说。
而南方一些小报却还在阴阳怪气,这倒是挺出人意料的,一些大的报刊,和外国人的报纸,要么是在冷静分析,要么是在唱赞歌,直接批评的倒是不多。
周辰知道暗地里肯定有很多人对自己不满,但那又怎样?几十万大军几乎完好无损的撤回了关内,这帮人没几个敢跳出来的。
就在周辰看到这些报纸的当天晚上,上海滩的几家小报被青帮子弟砸了个稀巴烂。
其中一家骂的最狠的,老板被人从床上光溜溜的揪到了大街上,家里还被浇上了汽油,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不得不说,权力真是让人着迷,而又充满了诱惑的东西。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吩咐,但只是一个皱眉,下面就已经帮你把事情给做了。
最后自己还可以坦然的批评两句,“你们做的也太过火了,下次别这样了!”
话分两头,关东军那边可就麻爪了,本来兴师动众,想要与先锋军决战,结果人家抢先下手,拿下了山海关。
又因为陆航的不给力,被人家把境内的铁路炸了个稀巴烂,供应锦州的后勤物资断断续续,数万大军几乎成为灾民。
更关键的是,国内一大半的兵力都集中在了东北,好似向后收缩的拳头,结果先锋军跑了,这一拳就打在了空处,别提有多难受了。
陆军的少壮派现在喊复仇都喊红了眼,但是大本营的老头子们却冷静的很,第2师团、第6师团已经是伤筋动骨,想要基本恢复战斗力,没个一两年是不可能的。
第五第八两个师团也跟叫花子似的,那身体状况短时间也不支持他们打硬仗。
再加上抗联的威胁,朝鲜内部又是骚乱频发,19、20两个师团要赶快调回去,而新组建的105、106两个师团需要维护东北的治安,也根本动不了。
沈阳周边可供调动的部队包括第2师团第4师团第9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以及战车联队和两个混成旅团,总共不过14万的兵力,要主动进攻有先锋军40万大军驻守的河北,这也太异想天开了。
在如今的日本军部,哪怕是再狂妄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先锋军是同一档次的对手。可以说这一次的辽西大战,算是给日本国内的激进派浇了一盆冷水。
石原莞尔这一类缓进派开始占据上风,全面侵华的主张至少在明面上销声匿迹。
但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已经谋划了几十年,自然不可能因为一场战役的失败,几万人的损失就半途而废。
尽管此时日本陆海两军还没有就战略问题达成一致,北上与南下的抉择尚未敲定,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加速了扩军备战的步伐。
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建立起一支足以消灭先锋军的强大陆军。在日本陆军方面,包括绝大多数的高层,都把先锋军德械师的战力换算成日军甲种师团。
海军方面则更为理智,他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装备对于战斗力直观的作用。
不过他们也依旧认为加强重炮之后,在人数优势的情况下,甲种师团应该能够正面压制先锋军德械师。
在日军高层眼里目前先锋军拥有了4个德械师,还有几十万的辅兵部队,而伴随着这些辅兵部队逐渐正规化。
未来预计,陆军方面至少要12个甲种师团加上若干个独立混成旅团,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击败先锋军。
但是本土需要防守,北满又要提防苏联,所以他们将此前一度被裁掉的陆军第13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和第18师团重新恢复,令日本陆军的常设师团数量达到21个。
同时加快了征召预备役入伍的速度,使得陆军总兵力快速激增到60万以上。
而对于武器装备的研发,他们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一大批到了37年38年才能定型投入生产的飞机坦克,陡然加快研发速度。
尤其是此前缴获的那一架bf 109,大大节约了日军单翼机的研发时间,如中岛97式战斗机,97式轻型轰炸机,97式重型轰炸机,会比历史上更快的定型、生产,并大规模列装部队。
而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的96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等武器装备,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扩大生产规模,以期尽快的装备日本陆军的主力部队,形成对先锋军的火力碾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