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的话语,像一道惊雷,炸响在兵部大堂。
三月之内,让边关将士战力倍增!
这番豪言壮语,让人惊愕,也让人觉得荒谬。
兵部尚书的脸庞绷紧,他手掌紧握成拳,指节发白。
王猛哼了一声,粗犷的脸上浮现戏谑。
“宁远侯,你可知军令状是何物?军中无戏言!”王猛声音里带着明显的讥诮,他盯着杨昭,仿佛在看一个口出狂言的少年。
大堂内,其他将领和官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人觉得杨昭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也有人则在思忖,这杨昭究竟有何依仗,敢说出这等话来。
杨昭对此置若罔闻。他只是平静地看着王猛,又瞥了一眼兵部尚书。
“军令状,我自然清楚。”杨昭语气从容,没有半点退缩,“白纸黑字,由陛下亲鉴,三月为期。若不能达成所言,杨昭愿领军法处置,绝无怨言。”
他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
兵部尚书听了,心中波澜起伏。这杨昭,是真有奇才,还是个疯子?
他本想借今日议事,给这个从江南来的侯爷一个下马威,让他明白京城不是江南,兵部也不是他杨氏的商行。可杨昭这番举动,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宁远侯,你莫要以为军务是儿戏!”兵部尚书沉声开口,“边关将士的性命,国家安危,岂能让你如此轻率!”
“正因不是儿戏,杨昭才敢立此军令状。”杨昭声音提高了几分,“如果诸位大人有更好的破局之法,杨昭愿洗耳恭听。可若没有,为何不给杨昭一个机会,给大乾一个机会?”
他这番话,让大堂内的议论声小了许多。
是啊,边关战事吃紧,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除了抱怨和粉饰太平,又能拿出什么实际的办法?
兵部尚书一时语塞。他看看杨昭,又看看其他面色各异的官员,心中权衡。
今日之事,若不给杨昭一个说法,传出去只怕会落人口实,说兵部无能,不敢接受挑战。可若真让杨昭去折腾,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宁远侯,你所言,事关重大。”兵部尚书深吸一口气,“老夫需要将此事禀明陛下,由陛下定夺。”
“自然。”杨昭点头,“不过,杨昭希望尚书大人能如实禀报,包括杨昭所言的军令状。”
兵部尚书脸色微沉,没有应答,只是摆了摆手,示意杨昭可以暂退。
杨昭离开兵部大堂时,感受到一道道复杂的目光。有不解,有轻蔑,也有隐约的探究。
他没有多做停留,带着两名护卫,径直返回侯府。
刚进府邸,苏墨和柳如烟便迎了上来。
“侯爷,兵部议事如何?”苏墨问。
柳如烟则说:“京城几家老字号商贾,对杨氏在江南的动作颇为关注。他们对侯爷的身份和来意,也都多有猜测。”
杨昭坐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兵部议事,我当场立下了军令状。”杨昭语气平静,却让苏墨和柳如烟都为之一震。
“军令状?”苏墨惊呼,“侯爷,您立了什么军令状?”
杨昭看向两人,将兵部大堂上发生的事情简要叙述了一遍。
“三月之内,让边关将士战力倍增。”杨昭重复了一遍自己的承诺。
苏墨和柳如烟听完,都陷入了沉默。
这承诺,太过惊人。
“侯爷,这……这谈何容易?”柳如烟眉头紧锁,“军伍之事,非一朝一夕。兵器、粮草、将士训练,皆需耗费巨大。三月之期,实在太过仓促。”
苏墨则沉吟:“侯爷此举,虽是险棋,却也破釜沉舟。若是成功,侯爷在军中的威望将无人能及。可若是失败,恐有性命之忧。”
“我知道。”杨昭放下茶杯,目光沉静,“但京城的水,只有搅动了,才能看清深浅。魏国公府想看我笑话,我偏不让他们如愿。”
“系统已经解锁了更高级的军事理论模块。”杨昭在心里对系统说。
【知识库】中,关于火器改良、军事训练、兵种协同、后勤保障等知识,此时已清晰可见。
“苏墨,你随我入京,可曾将你在江南整理的关于京城兵力部署、边关战报的资料带来?”杨昭问。
苏墨点头:“都带来了,侯爷。我已按照您的吩咐,将京畿卫所、各路边军的详细情况,包括兵力、粮草、器械等,都做了整理。”
“很好。”杨昭说,“今夜,我们便要将这些资料,结合系统的数据沙盘,进行详细的推演。我要知道,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战力。”
他看向柳如烟:“柳如烟,军务改革,军费开支必然庞大。你即刻开始,将杨氏在全国的商路和财富,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我要知道,杨氏能够为军务提供多少支持。”
“是,侯爷!”柳如烟郑重应道。
“还有,联络李沐风。他回京后,卫所内部清整得如何?”杨昭问。
“据他传回的消息,宁远卫内部,魏国公府安插的人手已经清理大半。”苏墨回答,“李将军正在加紧对卫所精锐的操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