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刚汇报完情报,城楼下又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斥候快速跑上城楼,气喘吁吁地禀报:“将军!燕王军营里出事了!”
杨昭转过身来:“什么事?”
“有三个千总带着手下的兵马,连夜离开了燕王军营!说是要回原来的驻地!”
朱棣瞪大了眼睛:“这么快就有人跑了?”
杨昭却很冷静:“三个千总,大概多少人?”
“约莫三千人左右。”
苏墨兴奋起来:“将军,您的计策见效了!燕王的军队开始分化了!”
杨昭摆了摆手:“这才刚开始。燕王也不是傻子,他肯定会有应对措施。”
话音刚落,又一个传令兵跑了上来。
“报告将军!燕王派人到各处军营,当众斩杀了十几个想要逃跑的士兵!”
杨昭皱了皱眉:“燕王这是要用铁血手段稳住军心。”
朱棣担心地问:“那我们的计策还有用吗?”
杨昭走到城墙边,望着远处燕王军营里摇曳的火光。
“朱王爷,您觉得燕王这么做,军心是稳了还是更乱了?”
朱棣想了想:“应该是更乱了吧?毕竟没人愿意为了别人的野心搭上自己的性命。”
“没错。”杨昭转过身来:“燕王越是用强硬手段,军中的人越是离心离德。不过表面上看起来,他们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苏墨若有所思:“将军,那我们明天和燕王见面的时候,要怎么办?”
杨昭想了想:“明天的会面,是燕王主动提出的。他肯定有什么打算。”
李公公急问:“会不会是鸿门宴?”
杨昭摇头:“燕王如果真想对我下手,用不着这么麻烦。他约我见面,肯定另有目的。”
王铁山从城下跑了上来:“将军!征兵的事情怎么样了?”
苏墨立刻汇报:“已经派人到三个县城去了,估计三天内能征到五千人。”
杨昭点头:“很好。不过明天的事情更重要。”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黑衣的人影突然从城墙下翻了上来。
众人大惊,王铁山立刻拔刀。
“什么人!”
那黑衣人摘下面罩,露出一张年轻的脸庞。
“在下夜鹰,奉燕王殿下之命,给杨将军送个东西。”
杨昭挥手示意王铁山放下刀:“燕王让你送什么?”
夜鹰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裹:“燕王说,这是给杨将军的见面礼。”
杨昭接过包裹,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枚玉佩。
朱棣凑过来看了看:“这玉佩好像有些特别。”
杨昭仔细看了看玉佩,发现上面刻着一个“令”字。
“这是什么意思?”苏墨也很好奇。
夜鹰解释道:“燕王说,这是他从宫里带出来的调兵玉令。有了这个,可以调动京城周围的所有禁军。”
众人都愣住了。
朱棣结结巴巴地问:“你是说,燕王手里有调兵令?”
夜鹰点头:“没错。燕王说,只要杨将军愿意合作,这个调兵令就是杨将军的。”
杨昭把玩着玉佩,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燕王还说了什么?”
“燕王说,明天见面的时候,会把事情说得更清楚。还有…”夜鹰顿了顿:“燕王说他手里不止有这一个调兵令。”
说完,夜鹰转身就要走。
杨昭突然叫住他:“等一下。”
夜鹰停下脚步:“杨将军还有什么要问的?”
杨昭走到夜鹰面前:“告诉燕王,我对他的诚意很感兴趣。明天午时,我会准时赴约。”
夜鹰点点头,几个跳跃就消失在夜色中。
等夜鹰走了,朱棣急忙问:“杨将军,这调兵令是真的假的?”
杨昭仔细看了看玉佩,又拿到火把下照了照。
“从工艺和材质来看,应该是真的。”
苏墨惊讶地问:“燕王真的有调兵令?那岂不是说他能调动禁军?”
杨昭摇了摇头:“就算这调兵令是真的,也不代表燕王真能调动禁军。”
“为什么?”李公公不解。
杨昭将玉佩收起来:“因为新皇不是傻子。他既然已经登基,肯定第一时间收回了所有的调兵权。这个调兵令就算是真的,现在也没用了。”
朱棣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燕王在虚张声势?”
“很有可能。”杨昭走到沙盘前:“不过也有另一种可能。”
“什么可能?”众人都很好奇。
杨昭指着沙盘上代表京城的位置:“如果新皇还没有完全控制局面,禁军中还有燕王的人,那这个调兵令就有用了。”
苏墨脸色一变:“将军,您的意思是,新皇可能有危险?”
杨昭沉思了片刻:“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明天见了燕王,就能知道他的底细了。”
王铁山问:“将军,明天见面的时候,我们要带多少人?”
杨昭想了想:“不用带太多人,五十个亲卫就够了。人多了反而显得我们心虚。”
朱棣担心地说:“杨将军,万一燕王真的设伏怎么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