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清晨,田埂上的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穗尖凝着白露,被朝阳照得透亮,空气里飘着新米的清香。1043年这日,我轻轻拂去那本泛黄日记上的薄尘,指尖触到纸张粗糙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时光在上面留下的温度。翻开书页,一行苍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清境生清气,浊气扰清神。择地如择友,功成赖境真。” 这短短二十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环境与经络修炼关系的深层认知。多年的修炼体悟告诉我,环境之于眼定修炼,恰似水之于鱼、空气之于鸟,是根基,是依托,更是助力功成的关键所在。
山林间的修炼妙境:借清气固眼定根基
山林,自古便是修行者钟爱的场所。其之所以适合修炼“站桩凝神式”,源于山林间独特的生态环境所孕育的清灵之气。试想,当我们置身于茂密的森林之中,目之所及是郁郁葱葱的草木,耳之所闻是清脆悦耳的鸟鸣,鼻之所嗅是草木与泥土混合的芬芳。这样的环境,本身就带着一种涤荡心灵、安抚心神的力量。
从经络修炼的角度来看,山林清气对眼定修炼的助力有着清晰的传导路径。首先,山林中的空气经过层层草木的过滤与净化,蕴含着丰富的负氧离子,这种物质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当我们吸入体内,能够有效促进阳气的升发。阳气,在中医理论中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对于经络的疏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同冬日里的阳光,能够消融冰雪,阳气的升发可以驱散经络中的瘀滞之气,让气血运行更加畅通无阻。
而经络的顺畅,直接关系到眼定根基的稳固。眼部周围分布着众多经络,如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等,这些经络如同细密的网络,为眼部输送着气血滋养。当阳气升发,经络疏通,气血便能更顺利地抵达眼部,为眼部提供充足的能量,使我们在进行“站桩凝神式”时,能够更好地控制眼神,减少不必要的晃动,让目光如同磐石般坚定。
我曾在终南山的一处竹林中进行过为期三月的“站桩凝神式”修炼。那里竹林茂密,溪水潺潺,清晨时分,薄雾缭绕,宛如仙境。起初,我站桩不过一刻钟,便觉眼部酸涩,目光难以聚焦。但随着对山林清气的逐渐吸纳,我明显感觉到体内的阳气在不断充盈,经络中仿佛有一股温暖的气流在缓缓流动。一个月后,我站桩半小时,眼神依旧稳定;三月期满,即便站桩一个时辰,目光也能始终锁定一处,不曾有丝毫动摇。这亲身的体悟,让我深刻明白了山林清气对于眼定修炼的重要性。
在山林中选择修炼地点也有讲究。应避开过于陡峭、阴暗潮湿之处,这些地方往往阴气过盛,不利于阳气升发。最佳的位置是地势相对平缓、向阳开阔,且有潺潺流水或茂密草木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清气聚集,阳气充足,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对修炼的辅助作用。
静室中的修炼之道:凭气场养沉静眼神
相较于山林的开阔与灵动,静室则以其静谧与安稳,成为练习“盘坐调息”配合“任脉摩腹转睛式”的理想场所。静室,顾名思义,是一个远离喧嚣、隔绝外界干扰的空间。在这里,没有山林中的风雨声、鸟鸣声,只有内心的呼吸与心跳,这种极致的安静,能够为修炼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场。
这种静室气场对眼定修炼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促进阴血内敛方面。阴血是滋养身体各部位的重要物质,对于眼部来说,阴血的充足与内敛,是保持眼神沉静的关键。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雨水的滋润,眼部若缺乏阴血的滋养,便会显得干涩、浮躁,难以保持稳定。
在静室中进行“盘坐调息”时,我们的身心能够迅速进入一种平和的状态。通过调整呼吸,让气息变得绵长而深沉,进而带动全身的气血平稳运行。此时配合“任脉摩腹转睛式”,用手掌轻轻按摩腹部任脉上的关元、气海等穴位,能够进一步促进阴血的内敛与汇聚。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按摩任脉上的穴位,可调节阴经气血,使阴血更好地滋养眼部。
当眼部得到持久的阴血滋养后,眼神便会逐渐显露出沉静的特质。就如同平静的湖面,没有波澜,能够清晰地映照出周围的景物。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目光会变得深邃而稳定,不易被外界的事物所扰动。
我曾在自己的书房中设置了一处静室,室内只放置一张蒲团和一个香炉,平日里很少有人进入。每天清晨,我都会在这里进行一个时辰的“盘坐调息”与“任脉摩腹转睛式”修炼。起初,即便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我的思绪也时常会飘远,眼神也会不自觉地游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室的气场逐渐与我的气息相融,我能明显感觉到阴血在体内缓缓流淌,滋养着眼部的每一寸肌肤。三个月后,我的眼神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无论是看书还是与人交谈,目光都能长时间保持稳定,沉静中透着一种从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