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童创”工作室比温婉想象中更...“生机勃勃”,或者说,混乱。
Loft空间里弥漫着咖啡、松节油和激光切割板材的混合气味。各种布料样本、色卡、3D打印的粗糙模型、拆解到一半的儿童玩具堆得到处都是。墙壁上贴满了灵感碰撞的便利贴和潦草的设计草图。
温婉的工位在一个靠窗的角落,相对安静,但也堆满了前任留下的不知名杂物。她花了一上午时间才勉强清理出能放下电脑和数位板的空间。
同事加上她,一共六个人。
创始人杨曦,通常窝在二楼的小办公室或者直接盘腿坐在样品区的地板上琢磨设计,神出鬼没。
运营助理小柯,就是打电话那个热情男生,负责一切杂事,从订盒饭到联系工厂,精力旺盛得像只永动机。
另外三位是资深设计师:阿哲,技术宅,沉默寡言,擅长结构设计和3D建模;莉莉,视觉担当,妆容精致,对色彩和潮流极度敏感,据说之前在某大牌童装干过;大刘,团队里的老大哥,经验丰富,负责把握整体方向和对接一些重要客户。
温婉的到来,像一颗石子投入本就不太平静的湖面。
杨曦亲自带她熟悉环境,介绍大家认识时,气氛还算融洽。小柯热情洋溢,阿哲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大刘笑呵呵地说了句“欢迎”,只有莉莉,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嘴角弯起一个意味不明的弧度,说了声“哟,新来的助理?看着挺显年轻的嘛”,便转过身继续摆弄她的潘通色卡。
那语气,听不出是夸奖还是别的什么。
温婉保持微笑,没有在意。她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差距,她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杨曦给她安排的第一个任务,是整理过去一年的设计项目归档文件。枯燥,繁琐,却最能快速了解工作室的风格和流程。
她埋首在成堆的电子文件和打印稿里,一一核对,分类,标注。遇到不懂的软件术语或工艺名词,就悄悄记下来,趁午休时自己上网查,或者硬着头皮去问看起来最好说话的小柯或大刘。
大刘通常会很耐心地解释几句,小柯则是有问必答,热情过度。
而莉莉,每当温婉不得已需要从她那边经过或者询问某个文件位置时,总能感受到那道若有若无的、带着审视和轻蔑的目光。
“哎,那个谁,温婉是吧?”第三天下午,莉莉抱着一摞新到的布料样本经过她的工位,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停下脚步,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让半个工作室的人听到,“楼下前台有你的快递,好像是一箱尿不湿?赶紧拿上去吧,放那儿挺碍事的。”
几个正在画图的设计师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投向温婉,眼神里带着些许诧异和...玩味。
温婉的后背微微一僵。
那确实是她在网上趁打折给琛琛囤的尿不湿。地址留的是工作室,因为平时白天家里没人收快递。
她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被当众点出来。
“谢谢,我马上下去拿。”她面色平静地站起身,仿佛没听出任何言外之意。
莉莉轻笑一声,扭着腰肢走了。
身后传来极低的窃窃私语。
“...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出来做助理?”
“没办法吧,听说离婚了,总得赚钱养家啊...”
“杨总监怎么想的招个妈妈辈的来?能跟上节奏吗?”
声音很小,却像针一样,精准地刺入温婉的耳膜。
她用力握了握拳,指甲掐进掌心,然后松开,面无表情地下楼去拿快递。
抱着那箱沉重的尿不湿上楼时,她觉得每一步都像踩在炭火上。那些或同情、或好奇、或轻视的目光,像无形的聚光灯打在她身上,让她无所遁形。
她把纸箱塞到自己工位最底下,重新坐下,打开电脑,继续核对那些仿佛永远对不完的文件清单。
眼神专注,背脊挺得笔直。
仿佛刚才那个小小的插曲,从未发生过。
但有些东西,终究是不一样了。
下午,杨曦召集大家开一个小型头脑风暴会,为一个新的婴幼儿安抚玩具系列想创意。
温婉被允许列席旁听。
莉莉率先抛出了几个方案,色彩艳丽,造型夸张,融合了当下流行的IP元素,说得天花乱坠。“肯定能爆!”她自信满满地总结。
阿哲提出了几个基于声光电技术的智能互动方案,复杂且成本高昂。
大刘则更倾向于保守安全的传统造型,强调材质和安全性。
杨曦听着,不置可否,目光扫过坐在角落努力做笔记的温婉:“温婉,你有什么想法吗?随便说说,不用有压力。”
突然被点名,温婉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抬起头,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莉莉的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看好戏的意味。
她深吸一口气,放下笔。
这几天啃下的项目档案和那些尘封的设计本能瞬间在脑中苏醒。
“我...我觉得,或许可以不用那么复杂。”她开口,声音因为紧张有些发干,但努力保持平稳,“小月龄的宝宝,视觉和触觉还在发育,过于刺激的色彩和声音可能反而会形成负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