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上刺字,意味着他将永远带着这耻辱的标记,走在哪里都会被人指认,一生尽毁!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围观人群中也有人露出不忍之色。
“革职鞭打也就罢了,黥面……是否太过?”
“是啊,毕竟……毕竟数额不算巨大……”
皋陶环视众人,声音沉浑如钟:“鼻,居面之中,最为显要!刺字于面,非为残其躯体,乃为‘明其罪’!”
“贪腐之罪,其害在于侵蚀国基,败坏吏治,离散民心!其罪易察,如同噬肤,但其害深远!若不施以显戮,使其罪昭彰,如何能震慑后来者?如何能维护法纪之尊严?如何能告慰饿殍之冤魂?”
他盯着瘫软如泥的王胥,字字千钧:“让你带着这印记,是要你日日见人,人亦见你之罪!要你时刻铭记,何为廉耻,何为底线!更要让天下官吏皆知,贪墨之行,代价几何!”
“行刑!”
鞭子呼啸着落下,抽在王胥的背上,皮开肉绽(噬肤)。
他惨叫着,求饶着,但无人怜悯。
三十鞭毕,行刑吏手持烧红的烙针上前。
王胥绝望地闭上眼,感受到额间一阵剧痛和焦糊味,一个清晰的“贪”字,被永远刻在了他的脸上(灭鼻)。
灾民们看着这一幕,最初的激愤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痛的快意和凛然的敬畏。
他们看到了公正的执行,看到了权力被套上了枷锁。
王胥被拖下去时,已然精神崩溃,只会喃喃自语:“完了……全完了……”
当晚,追回的赃款购买的粮食运抵,粥棚里终于飘出了久违的米香。
灾民们捧着浓稠的热粥,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老里正走到皋陶面前,深深一拜:“大人明察秋毫,执法如山,小老儿代全乡百姓,谢大人再生之恩!”
皋陶扶起他,望向星空下绵延的灾民营地,缓缓道:“法,如烈火,可焚毁罪恶;亦如雷霆,可震慑宵小。然其根本,在于护生,而非虐杀。王胥之罪,如噬肤之痛,显而易见,故罚亦需显,方能彰显公道,以戒后来。如此,对其个人是严惩,对天下秩序,方可谓——无咎。”
通过皋陶查处仓曹史王胥贪污赈灾粮款一案,深刻阐释了噬嗑卦六二爻辞“噬肤灭鼻,无咎”的内涵。面对王胥利用职权、罪行明显且影响恶劣的贪腐行为,皋陶施以了追赃、革职、鞭刑乃至脸上刺字的严厉惩罚。这种“噬肤”般的深入惩戒和“灭鼻”般的显着标识,旨在使犯罪者付出沉重代价,并昭告天下其罪行之耻。皋陶阐述了如此重罚的必要性——对于易察且伤及国本民心的罪行,必须罚当其罪,以显着的惩罚来儆效尤,维护法纪尊严,从而恢复秩序,确保整体的“无咎”。整章故事凸显了执法者面对不同性质罪行时,量刑需精准匹配,以彰显公正、震慑犯罪的司法智慧。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这本易经超有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