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浓得化不开,唯有星辰稀疏地缀在天际,洒下微弱的光。太原城外百里处,一道黑色身影正疾驰如风,正是驰援而来的程啸天。
他身披玄火鳞甲,甲胄在夜色中泛着暗哑光泽,后背斜背着那柄三千斤重的玄火盘龙锤,锤身暗红色火龙纹在星光下若隐若现,仿佛蛰伏的巨兽。胯下玄火黑骊通灵非凡,四蹄翻飞,踏过尘土却只扬起淡淡烟尘,显然已被主人刻意压制了动静。程啸天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如鹰,死死盯着前方隐约可见的连绵营寨——那便是宇文成都与窦建德的联军大营,灯火连绵数十里,如同一条蛰伏的火龙,将太原城团团围困,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营帐不计其数,足见其兵力之盛。
“二十三万大军,果然气势如虹。”程啸天心中暗忖,不敢有丝毫大意。他深知此刻若贸然冲阵,即便自己勇冠三军,也难敌数十万大军的围堵,反而会打草惊蛇,坏了驰援大计。当下便勒住马缰,调转方向,决定迂回绕过大营,寻机潜入太原。
玄火黑骊仿佛读懂了主人的心意,脚步愈发轻盈。程啸天解下马鞍旁装口粮的粗布包,猛地撕开,将整块粗布展开,小心翼翼地裹在玄火黑骊的马蹄上。粗布吸收了马蹄踏地的声响,此后奔驰起来,竟只剩微弱的风声,在寂静的夜色中几乎难以察觉。他催马绕着联军大营边缘疾驰,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营寨的防御,专挑营帐稀疏、守卫薄弱的间隙穿行,如同暗夜中的猎手,避开巡逻的士兵,一步步朝着太原南门逼近。
联军大营中,将士们经过白日的激战与长途奔袭,早已人困马乏,除了少数值守的哨兵外,大多已沉沉睡去,营内鼾声四起,戒备比白日松懈了不少。程啸天抓住这绝佳时机,催马加速,借着夜色与地形的掩护,如同鬼魅般绕过最后一道哨卡,终于抵达太原南门之下。
此刻的太原城头,灯火通明,守军们皆是严阵以待,丝毫不敢懈怠。城墙上的士兵见城下突然出现一道人影,顿时警惕起来,数十张弓箭同时搭起,箭头寒光闪烁,直指下方。“何人在城下?速速止步!再往前一步,休怪箭矢无眼!”一名校尉高声喝问,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响亮。
程啸天勒住马缰,朗声道:“瓦岗寨程啸天,前来驰援太原,速开城门!”
城上守军闻言,皆是一惊。程啸天三锤破洛阳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众人虽未亲眼见过,却也久闻其名。校尉不敢怠慢,连忙命人拿来火把,俯身照亮城下。火光中,玄火鳞甲的独特纹路、玄火盘龙锤的暗红色光泽,以及玄火黑骊神骏的身姿,皆清晰可见。“真的是程统领!”校尉又惊又喜,连忙高声喊道,“快!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迎接程统领入城!”
城门内的守军动作迅速,悄悄松开绞盘,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吊桥也慢慢放下,没有发出丝毫多余的声响。程啸天催马疾驰,瞬间穿过城门,进入太原城内。刚一入城,校尉便带着几名亲卫迎了上来,拱手行礼:“末将参见程统领!您能来,太原之危定能化解!”
“不必多礼。”程啸天翻身下马,沉声道,“速带我去见国公,军情紧急,容不得耽搁。”
“程统领随我来!”校尉连忙领路,一边走一边派人火速前往唐国公府通报。
此时的唐国公府,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人虽已歇息,却因战事吃紧,睡得并不安稳。听闻下人禀告说程啸天深夜驰援而至,众人皆是又惊又喜,连忙起身赶往议事厅。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谋士,以及罗成、罗士信、雄阔海三位瓦岗将领,还有北平府副将秦武,也都闻讯赶来,议事厅内瞬间灯火通明。
程啸天刚踏入议事厅,目光扫过众人,当看到罗成、罗士信与雄阔海时,不由得愣了一下,诧异问道:“你们三位怎么会在此?”
罗成率先迎了上来,拱手行礼道:“启禀程统领,前几日咱们瓦岗寨收到宇文成都与窦建德率领大军围困太原的消息,众统领与唐俭先生商议后,便由我带着士信、雄大哥,率领五万瓦岗大军前来援助太原。”
程啸天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瓦岗寨有唐俭先生坐镇,确实少了不少麻烦,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他顿了顿,语气中多了几分牵挂,“瓦岗寨一切都安好?我娘、秦大娘、还有大嫂与我夫人都还好吧?”
罗成笑呵呵地答道:“统领放心,程大娘与嫂夫人一切安好,我舅母和表嫂她们也都平安顺遂,寨中诸事皆稳。”
听到亲人安好,程啸天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长舒一口气道:“那就好,我这心里也就踏实多了。”
一旁的李渊见状,连忙走上前,紧紧握住程啸天的手,眼中满是感激:“程统领能在危难之际驰援,真是我太原之福,也是瓦岗与我李家的深厚情谊!有你们在此,我心中便安稳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