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车驶离昌朋县城,很快便进入了蜿蜒曲折的山路。
黄政专注地握着方向盘,车轮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前行。
“我的天,这路况也太差了吧!”杜玲抓着车顶扶手,身体随着车辆左右摇晃,“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杜珑相对镇定,但也不由自主地抓紧了安全带:“看来石泉门乡的交通确实是个大问题。”
黄政目光专注地盯着前方:“这还算好的,要是下雨天,泥泞滑坡更危险。去年就有辆中巴车差点掉下悬崖。”
车行至一处特别狭窄的弯道,对面恰好驶来一辆拖拉机。
黄政熟练地将车退到一处相对宽阔的地带让行。
拖拉机司机朝他点点头,显然是习惯了这种山路交会的默契。
“这种路况,乡里孩子们上学怎么办?”杜珑敏锐地问道。
“住得近的走路,远的就住校。周末回家得走好几个小时山路。”黄政语气平静,但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收紧,“所以我理解为什么没有老师愿意长期在这里工作。”
杜玲望着窗外陡峭的山崖,罕见地沉默了。
三个多小时后,车辆终于驶入石泉门乡中心地带。
远远地就能看见中心小学校门口聚集着一群人——乡领导、教办领导和学校负责人早已得到通知,在此静候多时。
“真烦人,尽找麻烦。”杜玲忍不住抱怨,“就想安静做点事,非得搞这么大阵仗。”
杜珑轻笑:“姐,要习惯。官场就是这样,上面来只蚂蚁,下面都能给你搞出大象的阵仗。”
黄政在距离人群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靠边停车:“得,迎接你俩的,下车吧。我可要去报到了,回县城时打我电话,我送你们回去再坐车回来。”
等杜家姐妹下车吸引了大伙目光时,黄政悄悄从另一侧下车,拎着行李快步走进了校园。
他不想在这种场合成为焦点,更不愿让人察觉他与杜家姐妹的特殊关系。
......
石泉门乡中心小学比黄政想象的要好一些,虽然设施简陋,但操场整洁,教室窗明几净。
他按照指示牌找到教务处,敲门进去。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教师抬起头,脸上立刻绽开笑容:“你就是黄政老师吧?欢迎欢迎!我是教导主任黎书明。”
黄政有些意外地握住对方伸来的手。他原以为会遭到冷眼或同情,没想到是如此热情的欢迎。
“黎主任您好,我来报到。”黄政递上调令文件。
黎书明看都没看就放在一边:“早就接到通知了!太好了,我们正缺高年级的老师。六年级就一个班,语文数学都交给你了,没问题吧?”
黄政点头:“没问题,我会尽力。”
“走,我带你去住的地方,就在我隔壁。”黎书明热情地领着黄政走出教务处,“条件简陋了点,但该有的都有。厕所和淋浴是公用的,热水得自己烧。”
教职工宿舍是一排平房,黎书明打开其中一间的门:“这间以前是体育老师住的,他调走后一直空着。我简单打扫过了。”
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柜,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窗外正对着操场,可以看到几个孩子在踢毽子。
“谢谢黎主任,这已经很好了。”黄政真诚地说。
黎书明摆摆手:“别客气。我在这学校三十四年了,从民办教师干起,看着一茬茬老师来来去去。说实话,像你这样的高材生能来我们这里,是孩子们的福气。”
黄政有些尴尬:“黎主任过奖了,我只是个普通老师。”
“不不不,”黎书明认真地说,“我不管外面那些是是非非,来这里的都是好老师。孩子们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
那一刻,黄政感到一股久违的暖流涌上心头。
......
下午第一节课,黄政站在六年级教室讲台上,面对二十多双好奇的眼睛。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黄政。从今天起,由我来教大家语文和数学。”他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先互相认识一下,请大家依次自我介绍。”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介绍自己。黄政耐心听着,不时点头鼓励。
课间休息时,黎书明走过来:“怎么样,还适应吗?”
“孩子们很可爱,”黄政微笑道,“虽然基础弱一些,但都很认真。”
黎书明叹口气:“乡里条件有限,好老师留不住。有的班级一学期换两三个代课老师,孩子们的学习怎么能跟上?”
正说着,黄政的手机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是杜珑打来的。
“抱歉,我接个电话。”黄政走到僻静处接起。
电话那头杜珑的声音很轻:“黄政,你不用专门送我们,以免嘴杂。我们捐了一点钱给学校,乡政府派了司机送我们回县城。”
黄政会意:“好的,路上注意安全。”
“还有件事,”杜珑继续说,“听说石门乡有一个欧田村,乡政府一直在找大学生驻村担任村支书,并且担任村小学校长——那是个只有三个年级的教学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