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英雄豪杰如繁星般闪耀,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智谋、曹操的雄才,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形象。然而,在男性主导的战争与政治舞台之外,亦有几位女性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吴国丹阳太守孙翊之妻徐氏,便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她以弱女子之身,面对丈夫遇刺、城池危殆的绝境,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凭借过人的胆识与精密的谋划,亲手铲除了谋害丈夫的叛贼,稳定了地方局势,其智计与魄力,就连诸多男性谋士也自愧不如。《三国志?吴书?宗室传》中对她的事迹有着明确记载,而裴松之注引的《吴历》,更详细还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复仇大戏。
要理解徐氏的传奇人生,首先需回溯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家庭环境。徐氏出身于江东着名的望族 —— 徐氏家族。东汉末年,江东地区豪强林立,徐氏家族凭借深厚的人脉与财力,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势力之一。徐氏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精通女红、诗书,更难得的是,她从小便对兵法谋略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跟随父亲研读《孙子兵法》《六韬》等兵书,对局势的判断与人心的揣摩,远超同龄女子。
建安九年(公元 204 年),经家族安排,徐氏嫁给了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孙翊。孙翊是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的弟弟,自幼勇猛过人,颇有其兄孙策的风范。《三国志》中记载,孙翊 “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孙权对这位弟弟十分看重,曾多次委以重任。当时,江东地区刚刚经历孙策遇刺的动荡,孙权虽顺利继位,但内部仍有不少不稳定因素,外部又面临曹操、刘表等势力的威胁,正是用人之际。孙翊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快在江东集团中崭露头角,被任命为丹阳太守,镇守这一战略要地。
丹阳郡地处江东腹地,北接徐州,西连荆州,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东吴重要的粮食产地与兵源地。孙权将如此关键的职位交给孙翊,足见对他的信任。而徐氏嫁给孙翊后,并没有像传统女子那样只专注于家庭琐事,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成为了孙翊的得力助手。她不仅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孙翊能够专心处理政务与军务,还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孙翊出谋划策。据《吴历》记载,孙翊在处理郡中事务时,遇到难以决断的问题,总会与徐氏商议,而徐氏提出的建议,往往能切中要害,帮助孙翊化解难题。久而久之,孙翊对徐氏愈发敬重,郡中的一些官员也知道这位太守夫人颇有智谋,对她不敢轻视。
当时,丹阳郡的局势并不平静。虽然江东集团已经掌控了丹阳,但郡内仍有不少豪强地主拥兵自重,对孙权的统治心怀不满。此外,曹操势力多次试图拉拢丹阳的地方势力,企图从内部瓦解江东集团。孙翊到任后,采取了强硬的手段打压豪强,同时积极安抚百姓,发展生产,使得丹阳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但他的强硬手段也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郡中的两名重要官员 —— 妫览与戴员。
妫览原本是曹操麾下的官员,后来因兵败投降了江东集团,被孙权任命为丹阳郡丞,辅佐孙翊。戴员则是丹阳本地的豪强出身,曾任郡中的功曹,掌管人事考核与选拔。这两人表面上对孙翊恭敬顺从,实则心怀异志。妫览一直对自己在江东集团中未能得到重用而耿耿于怀,认为孙翊年轻气盛,不懂赏识人才;戴员则因为孙翊打压豪强的政策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对孙翊怨恨已久。两人私下里经常密谋,想要推翻孙翊的统治,投靠曹操。但孙翊手握重兵,又有徐氏在一旁辅佐,行事谨慎,妫览与戴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徐氏敏锐地察觉到了妫览与戴员的异样。她多次提醒孙翊,认为这两人 “神色有异,言行诡秘,不可不防”,建议孙翊削弱他们的权力,或将他们调离丹阳。但孙翊此时正专注于稳定郡内局势,认为妫览与戴员虽然有些不满,但不敢轻易作乱,因此并没有将徐氏的提醒放在心上。他对徐氏说:“妫览乃降将,无兵权;戴员虽为豪强,但其家族利益已与江东绑定,二人不足为惧。” 徐氏见孙翊不听劝告,心中虽仍有忧虑,但也只能暂时作罢,暗中加强了对府中守卫的管理,以防不测。
建安九年(公元 204 年)的一个清晨,丹阳郡的治所宛陵县(今安徽省宣城市)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按照惯例,孙翊要在郡府大堂接见各地前来汇报工作的官员,并处理郡中的政务。当天,前来汇报的官员中有一位名叫边洪的都督,他是戴员的亲信,也是妫览与戴员密谋中的关键人物。
边洪原本是丹阳郡中的一名普通将领,因作战勇猛被孙翊提拔为都督,负责统领部分郡兵。但他一直与戴员关系密切,在戴员的拉拢下,加入了密谋刺杀孙翊的计划。妫览与戴员之所以选择边洪作为执行者,一是因为边洪深得孙翊信任,能够接近孙翊;二是因为边洪性格残暴,做事不计后果,适合执行刺杀任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