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惊心动魄的 “逃离” 行动,成为了高欢创业路上至关重要的 “止损” 之举。不久之后,葛荣率领的起义军与尔朱荣的 “契胡铁骑” 在滏口展开了一场决战。在这场战役中,葛荣由于指挥失误,且军队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尔朱荣击败,数十万起义军瞬间溃散。追随葛荣的众多将领,大多在这场战役中惨遭屠杀。而高欢因为在娄昭君的帮助下提前脱身,不仅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还获得了依附尔朱荣的 “投名状”。娄昭君的这次 “危机预判” 与果断行动,第一次在乱世的舞台上,展现出了其惊人的价值与智慧,也为高欢日后的崛起保存了关键的力量。
投奔尔朱荣后,高欢凭借自己深沉稳重、足智多谋的特质,逐渐获得了尔朱荣的信任与赏识。有一次,尔朱荣召集部下,询问道:“堪代我主众者,谁也?” 众人纷纷推举尔朱荣的儿子尔朱兆,认为他继承了尔朱荣的勇猛与威望,是最合适的接班人。然而,高欢却在一旁 “默不语”。
事后,高欢回到家中,娄昭君察觉到丈夫的异样,便询问他缘由。高欢对娄昭君解释道:“尔朱兆虽勇,却无谋。若我们依附于他,日后终将随着他的失败而一同覆亡。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娄昭君听后,深表赞同,并与高欢一同制定了 “低调隐忍” 的策略。
在尔朱幕府的数年时间里,娄昭君始终保持着低调谦逊的姿态。她从不轻易干预尔朱荣的决策,以免引起他人的猜忌。但在暗中,她却时刻留意观察着尔朱荣部下们的品行与能力,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为高欢筛选出那些真正有才能、值得结交的 “可用之才”。同时,娄昭君深知人才对于高欢未来事业的重要性,她将娄家的资产进行变现,用这些资金资助那些在尔朱幕府中不得志的将领。像段韶(娄昭君的外甥)、斛律光等日后北齐的开国名将,都曾在这个时期得到过娄昭君的资助与支持。这些将领们对娄昭君心怀感激,也因此更加坚定地追随高欢,成为了他日后成就霸业的核心力量。
此外,娄昭君还展现出了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她主动与尔朱荣的妻子北乡公主结交,通过频繁的往来与交流,与北乡公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与北乡公主的相处过程中,娄昭君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为高欢收集了许多重要的情报与信息。这些信息在高欢日后的决策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例如,通过北乡公主,娄昭君得知了尔朱荣对某些将领的真实看法与评价,这让高欢能够更好地了解尔朱荣的心思,从而在幕府中更加谨慎地行事,避免引起尔朱荣的不满。同时,她还从北乡公主那里了解到了尔朱荣的军事部署与战略计划,为高欢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这段蛰伏的日子里,娄昭君虽然身处幕后,但她所发挥的作用却至关重要。她就像一只默默织网的蜘蛛,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为高欢编织着一张庞大而坚实的人脉与情报网络。正是在她的精心谋划与努力经营下,高欢在尔朱幕府中逐渐站稳了脚跟,积累了宝贵的资源与实力,为他日后脱离尔朱荣,独立开创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高欢在尔朱幕府中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与尔朱荣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最终,高欢抓住时机,脱离了尔朱荣的控制,独立成军。此后,高欢凭借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军事智慧,在乱世中纵横捭阖,势力不断扩张。他拥立孝武帝元修建立东魏,自己则牢牢掌握了东魏的朝政大权,成为了实际上的统治者。
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公元 537 年),一场决定东魏与西魏命运走向的大战 —— 沙苑之战爆发了。在这场战役中,高欢率领的东魏军队与宇文泰率领的西魏军队在沙苑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争初期,由于宇文泰指挥得当,西魏军队占据了上风,高欢与其部队陷入了被敌军包围的绝境,处境十分危险。
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高欢帐下的大将侯景向他提出了增兵请求。侯景自信满满地声称,只要给他两万精锐骑兵,他便能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扭转战局,取得胜利。侯景在当时的东魏军队中,确实战功赫赫,他屡次带兵出征,都能取得不俗的战绩,因此深得高欢的信任。高欢听到侯景的提议后,心中颇为意动,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挽救战局的好办法。于是,他回到营帐后,特意将此事告知了娄昭君,想听听她的意见。
娄昭君听后,却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向高欢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与反对意见。她认为,侯景此人野心勃勃,一直以来都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如果此时给侯景增兵,一旦他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他的实力将会进一步增强。以侯景的性格,他很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骄横跋扈,甚至有可能不再听从高欢的指挥,从而对高欢的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娄昭君言辞恳切地对高欢说道:“若如侯景之言,岂有生还的道理,得宇文泰而丧失侯景,那有什么好处?”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目光长远,不仅考虑到了当前战役的胜负,更着眼于东魏未来的政治格局与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