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园,主楼报告厅。
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书香、木料清洁剂以及一种属于学术殿堂的庄重气息。能容纳数百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清泉”奖学金颁奖典礼暨捐赠仪式”的字样。
“清泉”奖学金,由国内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基金会捐资设立,旨在奖励品学兼优、具有创新精神的理工科低年级学生,奖金丰厚,在校内颇有影响力。此刻,台上就坐着校领导、院系负责人以及基金会代表,台下则是获奖学生、他们的同学以及前来观礼的师生。
李凡坐在靠前区域的获奖学生席位上,穿着一身略显宽松、显然是新买但价格不高的西装,安静地看着台上。他的坐姿有些拘谨,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裤缝。他的名字刚刚被念到,电子工程系一年级,一等奖学金获得者。
掌声响起时,他站起身,快步走上台,从一位笑容和蔼的校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证书和一个厚实的信封。闪光灯在他脸上闪烁,他有些不适应地微微眯眼,对着台下鞠躬,表情平静,甚至有些过于平淡,缺乏这个年纪学生该有的兴奋与激动。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份荣誉背后,承载着多么沉重的过往和多么现实的考量。这笔钱,对他和那个风雨飘摇的家来说,至关重要。它意味着下学期的生活费有了着落,意味着他可以更专注于学业,而不是为生计发愁。
颁奖环节按部就班地进行。李凡回到座位,将证书和信封小心地放在膝上,并没有像身边一些同学那样,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查看厚度,或者兴奋地与邻座交流。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台上,思绪却有些飘远。他想起了那个差点彻底粉碎他一切梦想的夏天…
仪式进入下一个环节,基金会代表致辞。一位穿着定制西装、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士走上讲台。他自我介绍是“清泉”基金会秘书长,同时也是捐赠企业“鼎坤集团”的战略投资总监,名叫徐明。
徐明的发言很得体,赞扬了华清的学术氛围,勉励获奖学子勇攀科学高峰,回馈社会。他的目光温和地扫过台下,似乎在每一位获奖者脸上都停留了片刻。
当他的目光掠过李凡时,李凡的心头莫名地微微一紧。那目光似乎比看其他人时,多停留了零点几秒,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审视?或者说,是一种极专业的、快速的价值评估?
李凡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将这归咎于自己的过度敏感。经历了那么多,他总是不自觉地处于一种防御状态。
致辞结束,是短暂的茶歇和交流时间。获奖学生们被鼓励与基金会代表和校领导交流。许多学生围了上去,热情地介绍自己,交换联系方式。李凡本想悄悄退到角落,却被辅导员笑着推了一把:“李凡,去跟徐秘书长聊聊,你是一等奖,代表咱们系呢。”
无奈,李凡只好端着果汁杯,走了过去。
徐明正被几个学生围着,谈笑风生。看到李凡过来,他主动结束了与当前学生的对话,微笑着转向李凡,伸出手:“李凡同学,恭喜你。电子工程系一年级就能拿到一等奖,非常了不起。”
“谢谢徐秘书长。”李凡与他握手,触感干燥而有力。
“不必客气。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如此优秀,是我们这些做企业的,最愿意看到的事,也是我们投资教育的动力所在。”徐明笑容和煦,语气真诚,“怎么样?在大学还适应吗?电子工程可是华清的王牌,课程压力不小吧?”
“还好,能跟上。”李凡回答得简短而谨慎。
“听说你来自H省?”徐明看似随意地问道,拿起一块点心,“H省人聪明,刻苦。我们集团在H省也有几个投资项目。”
李凡的心猛地一跳,但脸上不动声色:“是的。”
“高中是哪所中学?能培养出你这样的状元苗子,一定是省里的重点吧?”徐明继续闲聊,眼神却看似无意地捕捉着李凡的每一丝细微反应。
李凡报了自己高中学校的名字,一所普通的县重点。他感到一丝不适,对方的问题似乎正在滑向他的个人背景。
“哦,好学校。”徐明点点头,话锋看似自然地一转,“家里父母是做什么的?能培养出你这么优秀的孩子,真不容易。”
这个问题更加私人化了。李凡的警惕心瞬间提到最高。他垂下眼睑,用早已准备好的、最简略也最真实的答案回答:“普通打工人。”他不想透露更多。
徐明似乎没有察觉他的抗拒,反而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关切?“培养一个大学生确实辛苦。以后有什么打算?是继续深造,还是打算早日工作,为家里分担压力?”
他的语气充满了理解和鼓励,仿佛一位关心后辈的长者。但李凡却从这过分的关切中,嗅到了一丝别样的味道。对方似乎在试探他的经济状况和未来选择的可能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