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如同解放的号角,瞬间点燃了教学楼的活力。走廊里顷刻间挤满了涌出的人流,谈笑声、脚步声、背包拉链的滑动声交织成一曲喧闹的午餐进行曲。阳光正烈,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秋日午间的暖意恰到好处。
“终于结束了!我的胃已经在唱空城计了!”林薇夸张地揉了揉肚子,一边随着人流往外走,一边发表着饥饿宣言。她早上那件宝蓝色丝绒衬衫的袖口被随意地挽起,露出纤细的手腕,显得利落又不失时髦。
“同意!食堂今天好像有糖醋小排,我得快点去,去晚了就怕抢不到了。”孙婷接口道,那双总是带着笑意的眼睛此刻闪烁着对美食的期待。她藕粉色的毛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软,配上格纹裙,像个急于奔赴甜品台的小女孩。
艾雅琳和赵致远相视一笑,默契地跟上。艾雅琳的燕麦色针织衫和裙裤组合在人群中显得温婉又清爽,而赵致远的白衬衫与墨绿开衫则自带一股沉静的书卷气。四人随着人潮,向着学院食堂的方向走去。
学院的食堂宽敞明亮,巨大的玻璃穹顶让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驱散了任何可能的压抑感。各个档口前已经排起了不长不短的队伍,食物的香气混杂在一起,勾引着食欲——有中餐炒菜的镬气,有西点烘焙的奶香,还有面条档口氤氲的热气。
四人各自行动,像觅食的小鸟,飞向自己心仪的窗口。林薇果断排在了糖醋小排的队伍后,还不忘回头对姐妹们比了个“看我的”手势;孙婷被色彩缤纷的沙拉自助台吸引,正在精心挑选着生菜、玉米粒和小番茄;赵致远选择了相对人少的套餐窗口,要了一份清淡的香菇滑鸡饭;艾雅琳则看中了今日特色的日式咖喱猪排饭,金黄的猪排看起来无比诱人。
不一会儿,四人端着各自的餐盘,在略显嘈杂的食堂里找到了一个靠柱子的相对安静的四人座。餐桌是原木色的,上面摆放着小小的调味料架和纸巾盒。
“来,为我们的‘艺术研究小组’第一次非正式会议,以及……美食,干杯!”林薇率先举起手中的酸奶杯,笑嘻嘻地说。
其他三人也笑着举起各自的饮料——艾雅琳是乌龙茶,孙婷是果汁,赵致远是温水。四个杯子在空中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仪式感十足。
午餐时间便在轻松愉快的闲聊中展开。她们一边品尝着各自的食物,一边交流着上午的趣事。
“你们看到刚才思政课坐在前排那个男生了吗?听得那叫一个认真,笔记做得像印刷体一样。”林薇压低声音,分享着她的“课堂观察”。
孙婷小口吃着沙拉,点点头:“看到了,感觉他周围的气场都好严肃。不过糖醋小排真好吃,酸甜适中!”她的关注点总是很纯粹。
赵致远安静地吃着她的香菇滑鸡,偶尔插一句:“他的笔记方法或许值得借鉴,效率可能很高。”
艾雅琳听着她们的对话,咬了一口酥脆的猪排,满足地眯起眼:“确实不错。不过比起笔记,我现在更期待我们下午的‘头脑风暴’。”
话题很自然地转回了她们的小组项目。四人一边吃,一边已经初步交换了一些关于可能研究的艺术家名字,从绘画到雕塑,天马行空。
“我觉得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画家,”艾雅琳用纸巾擦了擦嘴角,思路清晰,“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服装设计师、珠宝设计师、甚至概念艺术家的作品,都可能给我们带来灵感。”
“同意!”林薇眼睛一亮,“比如那个设计师,他的作品就超级有视觉冲击力!”
“还有那位,她的珠宝根本就是微型雕塑!”孙婷也兴奋地补充。
赵致远默默点头,显然也在心中开始构建更广阔的研究框架。
午餐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将餐盘送到回收处后,四人站在食堂门口,沐浴在秋日午后的暖阳下。
“下午没课了,我们找个地方继续?”艾雅琳提议。
“去自习室吧!”孙婷立刻响应,“那里安静,方便查资料和讨论。”
林薇和赵致远均无异议。于是,四人便朝着学院图书馆旁那栋专门的自习楼走去。
自习室的环境与食堂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翻书页的沙沙声、键盘轻微的敲击声和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和旧书的味道,是一种能让人瞬间沉静下来的气息。她们轻手轻脚地走进去,目光搜寻,幸运地找到了一个靠窗的四人桌位。
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斜斜地照射进来,在光滑的桌面上投下大片温暖的光斑,连空气中漂浮的微尘都在光柱中清晰可见,如同舞动的金色精灵。窗外是校园的绿化带,几株枫树的叶子边缘已染上醉人的红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四人坐下,各自拿出笔记本电脑、平板、笔记本和参考资料。艾雅琳负责整体进度的把控和记录,林薇擅长快速搜集和筛选网络信息,孙婷对图像和色彩异常敏感,负责整理视觉资料,赵致远则凭借其理性的思维和扎实的艺术史基础,负责梳理脉络和深度分析。她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很快便进入了状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