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牧区,温度计的汞柱钉在 - 23℃。方静老师踩着没膝的积雪往取水点走,胶鞋里塞着牧民送的羊毛,却还是冻得脚掌发麻。冻土硬得像铁块,她用镐头砸了三分钟才凿出个冰窟窿,浑浊的冰水刚舀进桶,桶壁就结了层薄冰。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回头看见阿古拉领着三个孩子,每人抱着捆干牛粪,冻裂的小手在寒风里攥得发白。
“方老师,我们帮你抱水。” 阿古拉的棉裤膝盖磨破了洞,露出里面的旧毛衣,“李老师说今天要教做热粥,我们捡了最干的牛粪。” 最小的蒙根突然蹲下身,用冻得发紫的手指抠掉桶底的冰碴:“粥要干净的水,不然会有沙子。”
方静把孩子的手塞进自己怀里暖着,眼眶突然发热。昨天太阳能灶刚装好,可牧区的水要么冻成冰,要么混着泥沙,连口干净的热粥都难煮。她掏出卫星电话,信号断断续续传来李伟的声音:“方老师,别急,今天教的邪修菜专门解决冻土取水难题……”
上午九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镜头对准了牧区的临时灶台 —— 太阳能灶的聚光板在雪地里泛着冷光,旁边堆着孩子们捡的干牛粪,地上摆着三袋青稞粉、半块盐冻羊肉,还有粉丝刚寄到的搪瓷锅。李伟举着个豁口的搪瓷碗,对着镜头哈了口气,白雾瞬间消散在寒风里:“家人们,今天教‘牛粪灰焖青稞羊肉粥’—— 没有干净水?用雪化水;没有保温锅?用牛粪灰焖;这就是邪修厨艺的本事,让冻土上也能飘起粥香。”
在线人数瞬间冲破 4000 万,新粉丝的 ID 像雪地里的火苗般跳动。ID “水利工程师老秦” 率先弹出:“李老师!雪水不能直接用!里面有微生物,得烧开三分钟!我捐十套便携式滤水器,能滤掉泥沙和细菌!” 他附上滤水器的拆解图,“滤芯用活性炭和陶瓷,牧区的雪水过滤后比自来水还干净!”
“搪瓷锅在低温下会裂!”ID “厨具设计师小雅” 紧跟其后,头像里摆着一排抗冻锅具,“我研发的‘草原专用锅’,锅底加了硅钢层,-30℃也能烧,还能直接埋进牛粪灰保温!现在捐五十口,明天从包头发冷链!” 她随即刷了个嘉年华,“再捐 2 万块买食用盐,粥里加半勺盐,孩子抗冻!”
李伟蹲下身,把雪铲进搪瓷锅:“老秦说得对,雪水要烧开!但牧区没那么多柴火,咱们用太阳能灶先化雪,再烧开水 —— 聚光板要对着太阳,调整角度让光斑落在锅底,二十分钟就能化一锅雪。” 他边说边转动聚光板,雪粒在锅里慢慢化成水,冒着细碎的白汽。
沈亦舟举着盐冻羊肉凑近镜头,肉上的冰霜还没化透:“盐冻羊肉不用完全解冻,切成小块直接煮,既能让粥更鲜,又省时间。正统做法讲究‘羊肉焯水去血沫’,但牧区条件有限,咱们加半勺醋,一样能去腥味。” 他突然顿了顿,指着远处的蒙古包,“方老师说,牧民的奶豆腐快吃完了,这粥里加两勺奶豆腐粉,既能补营养,又能让粥更稠。”
弹幕里的爱心互动瞬间沸腾。ID “乳制品厂张总” 刷了 10 个火箭:“捐 500 袋奶豆腐粉!高钙高蛋白,专门给孩子配的!”ID “大学生阿哲” 留言:“我们社团组织‘铲雪队’,明天去牧区帮着化雪、捡牛粪!”ID “退休教师赵姨” 追加捐款 3 万:“买红糖和红枣!粥里加两勺,孩子爱吃还暖身子!” 周小雨在后方飞速记录,捐赠台账上 “牧区救援” 一栏的金额,半小时内从 20 万涨到了 38 万。
突然,镜头里的太阳能灶 “滋啦” 响了一声,聚光板的支架被风吹得歪了方向。阿古拉冲过去想扶,却被方静拉住 —— 孩子的手刚碰到支架,就被低温烫得缩回来,指尖红了一片。“别碰!聚光板温度能到 200℃!” 方静赶紧掏出药膏,给孩子涂药时,眼泪滴在阿古拉的手背上。
“我有办法!”ID “机械师老梁” 的连麦申请弹了出来,画面里的男人举着个金属支架,“这是我改装的‘防风支架’,底部加重铁块,能抗十级风!我捐三十套,现在就打包发物流!” 他还展示了支架的细节,“上面加了隔热套,孩子碰也不怕烫!”
李伟看着阿古拉发红的指尖,突然把搪瓷锅从太阳能灶上挪开:“家人们,邪修厨艺不光要解决吃的问题,更要安全。” 他从包里掏出卷旧棉布,缠在锅耳上,“没有隔热套,就用棉布缠锅耳;支架不稳,就用石头压底座 —— 咱们做的每一步,都要想着孩子的安全。”
中午十二点,雪水终于烧开了。李伟把青稞粉慢慢倒进锅里,用木勺顺时针搅拌:“搅粥要顺着一个方向,不然会结块。牧区的青稞粉粗,要多搅十分钟,煮到粥变稠,这样孩子吃着不剌嗓子。” 他舀起一勺粥,对着镜头展示:“你们看,粥里有羊肉的油花,还有奶豆腐的香味,这就是冻土上最暖的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