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草原,阵风裹挟着沙粒砸在大棚膜上,发出 “噼啪” 的脆响,像无数根细针在扎。李伟猛地从毡房里弹起来,抓起皮袍就往外冲 —— 昨天刚补种的苜蓿苗还没缓过来,要是棚膜被吹破,新苗准保被冻坏。
刚跑出没几步,就看见方静抱着块破棚膜蹲在地上,眼泪混着沙粒往下掉。大棚的东侧膜被撕开一道两米长的口子,风灌进去把里面的育苗盘掀得满地都是,刚冒芽的苜蓿苗沾着泥沙,蔫头耷脑地趴在冻土上。“刚补种的苗…… 又没了。” 方静的声音带着哭腔,手指抚过冻得发脆的幼苗,“孩子们还等着吃新鲜蔬菜呢。”
不远处传来蒙根的咳嗽声,男孩捂着肚子蹲在毡房门口,脸憋得通红。阿古拉蹲在旁边,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青稞砖,想递过去又收回手 —— 昨天蒙根吃了冷青稞砖后,就一直喊肚子痛,现在连弯腰都费劲。“方老师,蒙根他……” 阿古拉的声音发颤,“医生说缺蔬菜,肠子不蠕动,可咱们连苜蓿都没了……”
李伟摸出卫星电话,信号在风沙里时断时续。“老周,大棚膜被吹破了,苜蓿苗全冻了……” 他的声音被风吹得变调,“孩子们还缺蔬菜,再这么下去,肠胃问题会更严重。” 电话那头传来老周焦急的声音:“我联系蔬菜基地,可现在风沙大,货车根本出不了城!”
上午七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镜头对准了破损的大棚。李伟举着沾泥的苜蓿苗,指尖还缠着昨天补种时被划伤的纱布:“家人们,草原的春风是‘刀子风’—— 吹破了大棚膜,冻坏了新苗,孩子们因为缺新鲜蔬菜,一个个喊肚子痛,连口能润肠的热汤都喝不上。” 镜头转向蒙根,男孩趴在毡房的小桌上,额头上渗着冷汗,手里的热水袋早就凉了。
在线人数瞬间冲破 8000 万,弹幕里的调侃与心疼像潮水般涌来。ID “大棚配件商老宋” 率先弹出,头像里堆着小山似的钢架和防风绳:“李老师!棚膜破了找我啊!我这钢架能抗十级风,比沈大厨的银勺还结实!” 他附上一张大棚钢架的照片,“我捐 50 根镀锌钢架、200 米防风绳,再派两个技术员过去,保证把大棚焊得比蒙古包还牢!”
“老宋你这话我可不服!”ID “野菜收购商老杨” 紧跟其后,头像里的男人举着一把新鲜榆钱,“钢架再牢,不如我这榆钱管用!拌进疙瘩汤里,又嫩又润肠,比刘姐的沙棘果干还补!” 他刷了个嘉年华,“我捐 3000 斤新鲜榆钱!再捐 100 个竹筐,装榆钱、盛蔬菜都方便,还环保!”
沈亦舟拿着银勺敲了敲镜头,无奈笑道:“老宋的钢架确实急需,但银勺也有大用处 —— 试汤的时候能精准把控咸淡,避免孩子喝太咸加重肠胃负担。” 他举起一把榆钱,“今天的邪修菜选榆钱羊肉青稞疙瘩汤,就是因为榆钱的膳食纤维含量达 3.8 克 / 100 克,能促进肠道蠕动,解决孩子的便秘问题;羊肉选腿肉,肥瘦比例 1:4,肉质细嫩易消化,搭配青稞面做的疙瘩,既有嚼劲又能提供持久能量。”
李伟蹲下来,把青稞面倒进粉丝捐的搪瓷盆:“今天教‘榆钱羊肉青稞疙瘩汤’—— 没有和面机用手揉,没有漏勺用筷子拨,没有高汤用羊肉汤,草原上有的东西,就能做出润肠又暖腹的热汤。” 他边说边把榆钱放进滤水器里冲洗,“老杨的榆钱要多洗两遍,去掉里面的小石子,泡 5 分钟更嫩,煮的时候不容易烂。”
【邪修菜实操细节】
食材预处理:
羊肉处理:李伟把盐冻羊肉切成薄片(“用老宋捐的钢架上拆下来的细铁丝当‘标尺’,比着切,厚度均匀,煮 3 分钟就能熟”),加半勺料酒、少许姜末腌渍 5 分钟,“料酒是粉丝捐的,能去羊肉腥味;姜末用石板切碎,没有菜刀就用木棍捣,味道一样足”。沈亦舟补充:“羊肉选腿肉是因为肌纤维更细,孩子咬着不费劲,消化吸收率比肋条肉高 15%,适合肠胃弱的孩子。”
榆钱处理:老杨的榆钱带着新鲜的枝叶,李伟用手指把榆钱从枝上捋下来(“戴上皮手套,避免被枝叶划伤手”),放进温水里泡 5 分钟,捞出沥干水分,“泡过的榆钱更软,煮在汤里不会发柴,还能吸收羊肉汤的鲜味”。
青稞面处理:李伟把青稞面和少量小麦粉按 7:3 混合(“小麦粉能增加粘性,避免疙瘩煮散”),加温水搅拌成絮状,“水要慢慢加,边加边用筷子搅,直到没有干面粉,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醒 10 分钟,疙瘩更筋道”。沈亦舟提醒:“青稞面富含 β- 葡聚糖,能调节肠道菌群,醒面时间别超过 10 分钟,不然会失去活性,这是淮扬菜‘食材醒发保营养’的关键原则。”
制疙瘩与煮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