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厨的铁皮烟囱刚冒出第一缕青烟,李伟就被院外的狗叫声惊醒。他裹着加了羊毛的藏袍跑出屋,晨霜沾白了睫毛——合作社门口停着辆喷着“邮政助农”字样的货车,车斗里堆着鼓鼓的帆布包,山东老王的标志性粗嗓门正从驾驶室里传出来:“李老弟!你要的保温杯我拉来了,还有粉丝凑钱买的两台铡草机,可把我冻坏了!”
沈亦舟抱着账本追出来时,眼镜上结了层薄冰。他哈气擦镜的功夫,周小雨已经举着手机开始直播,镜头先扫过货车门贴的“运输清单”:山东老王捐赠保温杯200个(含10个超大号),东北赵姐冻梨15箱,广东小陈茶苗补苗300株,粉丝集体捐款购置铡草机2台(附农机补贴申请材料),备注栏里写着“运输耗时4天,经3次中转,已做防冻处理”。
“家人们看这里!”周小雨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鼻音,却格外有劲儿,“上次直播说牧民缺铡草的家伙,粉丝们凑了一万二,加上政府农机补贴八千,刚好买了两台全自动的——以后扎西大叔再也不用手铡草到半夜了!”她镜头一转,对准正搬保温杯的老王,“王哥从山东开了三天三夜,说怕物流冻坏,亲自押车来的!”
老王搓着冻红的手抢过镜头,满脸自豪:“我这保温杯是厂里定制的,内胆镀铜,装滚烫的酥油茶,在雪地里放六小时都能保持70度!上次看直播,洛桑用普通保温杯给牛喂热汤,走半路就凉了,我这心里不是滋味——咱帮人就得帮到点子上!”弹幕瞬间刷起“王哥威武”,有人打趣“王总这是把生意做成公益了”,老王咧嘴笑:“啥总啊,我就是个开保温杯厂的,以前给工地供杯子,现在给牧民供,都是为了让辛苦人喝口热的!”
李伟没凑镜头热闹,正蹲在铡草机旁看说明书,沈亦舟拿着卷尺量尺寸:“这机器宽80厘米,刚好能放进合作社的杂物间,功率2.2千瓦,太阳能发电机满电够连续用4小时——我昨天算了,20户牧民的牛羊饲料,两台机器半天就能铡完,比人工快十倍。”他指了指说明书上的“防冻装置”,“藏区零下二十度也能用,就是得定期给齿轮上黄油,我已经记在培训课表里了。”
“先别研究机器了!”扎西领着几个牧民匆匆赶来,藏袍下摆沾着雪,“才让大叔家的羊圈被夜风刮塌了一角,三只小羊羔冻得直哆嗦,得赶紧用粉丝捐的帆布补一补!”李伟立刻招手:“老王,把超大号保温杯装上热汤!亦舟,拿上钉子锤子!小雨,直播暂停半小时,帮卓玛妈妈把冻梨分了——咱们先去救羊!”
才让大叔的羊圈在山坳里,积雪没到脚踝。塌掉的是东侧的围栏,帆布被狂风撕出个大口子,三只刚出生的羊羔缩在羊妈妈肚子底下,鼻子冻得发紫。李伟二话不说脱下藏袍裹住羊羔,沈亦舟已经用卷尺量好破口尺寸:“帆布要裁1.5米宽,用木方固定,再钉上防风钉——扎西,你去合作社拿粉丝捐的防冻水泥,混着碎羊毛抹在缝隙里,能抗住十级风。”
老王抱着保温杯赶来时,卓玛妈妈已经煮好了酥油茶,滚烫的茶汤倒进超大号保温杯,水汽顺着杯口往上冒。才让大叔接过杯子,手都在抖:“昨天半夜听见响声,以为羊都要冻没了,没想到今天你们就来了……”他抹了把眼睛,指了指远处的帐篷,“我孙女说,昨天看直播,有个上海的阿姨捐了件羽绒服,上面绣着格桑花,是不是真的?”
周小雨刚好赶过来,立刻拿出手机翻订单:“是陈阿姨捐的,她女儿在国外读书,说看到您孙女冻得红脸蛋的样子哭了,特意订做了带防风帽的羽绒服,明天就能到!”才让大叔的小孙子从帐篷里跑出来,手里举着个啃了一半的冻梨——是赵姐寄来的,周小雨路上分给他的,孩子冻得通红的脸上沾着梨汁,笑得露出缺牙:“甜!比雪甜!”
羊圈补好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众人踩着积雪往回走,周小雨重启直播,镜头里李伟正跟沈亦舟讨论中午的培训课内容:“就教青稞牦牛肉锅巴,不用电,铁锅加羊粪火就行,牧民赶马帮时揣两块,又顶饿又抗冻。”沈亦舟点头:“我刚查了营养成分,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比大米高5倍,加牦牛肉碎后蛋白质达标,刚好符合健身粉丝要的‘低脂高纤’需求——咱们一边教牧民做,一边在直播间卖,一举两得。”
“邪修厨艺开课啦!”周小雨举着手机冲进暖厨,镜头扫过已经摆好的食材:半袋青稞面,一盆牦牛肉碎,一碗酥油,还有几个洗干净的粗瓷碗。李伟系上磨破边的围裙,沈亦舟则掏出个便携显微镜——这是粉丝捐的教学工具,专门用来给牧民看食材的营养结构。
“大家看这青稞面,”李伟抓起一把面粉凑到镜头前,“藏区的青稞比内地的粗,颗粒感强,所以做锅巴得加温水,比例是1斤面加6两水,揉到不沾手就行。”他一边揉面一边说,“以前我在城里饭店,做锅巴要用烤箱烤,现在在这儿,就用牧民的铁锅,烧羊粪火慢慢烙,味道更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