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西安,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刺骨。省医院中医科的重症监护室里,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压抑。
陈墨站在病床前,全神贯注地为一位心衰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他的手法娴熟而沉稳,每一针都精准地落在穴位上,仿佛银针在他手中被赋予了生命一般。
陈医生,孙医生又在修改你的医嘱。护士小林轻声提醒道,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安静的环境中却格外清晰。小林的脸上带着一丝担忧,似乎对孙医生的行为有所不满。
陈墨手中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这个情况,然后继续专注于治疗。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孙小军走了进来。他的身后紧跟着两个实习医生,他们的目光都落在了陈墨身上,其中一个实习医生还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敬畏之色。
孙小军的目光扫过陈墨,那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审视,似乎在评估陈墨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陈医生,这个患者的利尿剂剂量是不是该调整了?孙小军直接发问,我看了最近的化验单,肾功能指标不太理想。
陈墨完成最后一针,这才直起身,平静地回应:患者的肌酐清除率确实偏低,但水肿症状明显,现在减量会影响治疗效果。我建议继续观察24小时。
观察?孙小军提高音量,等到出现肾功能损害就晚了!
陈墨不紧不慢地打开电脑,熟练地操作着鼠标,调出了患者的详细病历记录。他的目光落在屏幕上,仔细审视着每一个数据和指标。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语气平稳地说道:“从脉象上来看,患者虽然肾气有所不足,但还没有到枯竭的程度。舌苔呈现出白色且略显腻滑,但尚未出现灰色或黑色,这表明病邪尚未深入到下焦。”
接着,陈墨将视线转向站在一旁的实习医生们,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耐心地解释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心衰急性期,利水消肿是最为关键的任务。而且……”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脑海中组织着语言,想要以一种更清晰、更准确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片刻之后,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从患者服药后的尿量记录来看,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一个积极的趋势。患者对目前所使用的药物剂量反应良好,尿量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同时,患者的体重也在持续下降,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当前的治疗方案正在发挥作用。”
然而,就在这时,孙小军突然冷哼一声,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他的不满和质疑:“中医那套脉象舌苔的理论,能比化验单更准确吗?”他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轻蔑和不屑。
面对孙小军的质疑,陈墨并没有被激怒,他依然保持着冷静和理智。他微微一笑,解释道:“两者各有所长,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化验单确实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这对于我们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有帮助。但是,脉象和舌苔等中医诊断方法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们能够反映出患者整体的身体状态和内在的变化。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两种方法,取长补短,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方法的优越性。”
这番有理有据的回应让孙小军如鲠在喉,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狠狠地瞪了陈墨一眼,然后像斗败的公鸡一样,转身灰溜溜地离开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午休时分,忙碌了一上午的人们都开始休息,医院里也渐渐安静下来。李梦瑶趁着这个时候,来到医生休息室,寻找陈墨的身影。
当她推开门,果然看到陈墨正坐在窗边的椅子上,全神贯注地研读着一本已经有些泛黄的《针灸大成》。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给他整个人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让他看起来有些不真实。
“听说早上孙小军又找你麻烦了?”李梦瑶走到陈墨面前,轻声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陈墨听到声音,缓缓抬起头,目光从书本上移开,落在李梦瑶的脸上。他嘴角微扬,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回答道:“不过是学术讨论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梦瑶看着陈墨那云淡风轻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无奈。她在陈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继续说道:“你总是这样,明明知道他是故意针对你,还这么淡定。”
陈墨合上书,目光沉静: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应付这些事上,不如多钻研几个病例。实力,才是最好的证明。
这时,王嫣然拿着饭盒走进来:又在用功?我带了饺子,一起吃点吧。
在一间略显拥挤的餐厅里,三张椅子围坐在一张小桌子旁,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王嫣然、李梦瑶和陈墨三人正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突然,王嫣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放下手中的筷子,皱起眉头说道:“你们知道吗?孙小军最近在科室里散布谣言,说你是靠关系才得到重用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