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廷渊那条冰冷的警告信息,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表面波澜不惊,却在沈清月心底激起了久久不能平息的暗涌。“小心言深,其父家业为重。”这九个字,言简意赅,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复杂、更幽暗博弈格局的大门。它迫使沈清月不得不暂时搁置对“Lumière”正面竞争的应激反应,转而以一种更为审慎、更具战略纵深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即将踏出的关键一步——A轮融资,以及围绕其展开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和他们所代表的庞大资本世界。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月表面上依旧沉着冷静地主持着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听取李哲关于“溯光”系列与周师傅合作进展的汇报,审阅杨薇整理的最新市场竞品分析,与潜在投资方进行初步接洽。但她的内心,却进行着一场无声而激烈的权衡与推演。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将“Moonlight”引向截然不同的未来。
她将陆廷渊和顾言深,如同两枚质地、光泽、温度都完全不同的棋子,放在思维的天平两端,冷静地剖析着各自的利弊得失。
陆廷渊,及其背后的渊渟资本。
?
优势: 资源顶级,深不可测。他提供的欧洲工场报告,其专业深度和实用价值,已经证明了渊渟资本在顶级产业链资源挖掘和整合上的恐怖实力。与渊渟合作,意味着“Moonlight”可能直接接入全球最顶尖的工艺和技术支持体系,这对于立志打造高端定制线的品牌而言,是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陆廷渊行事风格极度务实,目标明确,不谈感情,只论利益交换,规则清晰(虽然规则由他主导),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因私人情感纠葛带来的不确定性。他的警告,无论动机如何,客观上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风险提示。
?
风险: 深不可测,亦正亦邪。陆廷渊本人心思深沉如海,动机难以揣度。他的帮助看似无私,实则可能藏着更深的算计,那份“礼物”背后是否附有未知的代价?与他合作,如同与虎谋皮,主动权很可能完全掌握在他手中,“Moonlight”恐有沦为棋子的风险。而且,两人之间那段不堪的过往,像一根刺,时刻提醒着合作的脆弱基础。他的世界过于冰冷和庞大,稍有不慎,“Moonlight”可能被吞噬得连渣都不剩。
顾言深,及其背后的星曜传媒(乃至顾氏家族)。
?
优势: 热情直接,资源匹配度高。星曜在媒体传播、时尚圈资源、线上线下渠道整合上的优势,与“Moonlight”现阶段品牌曝光和渠道拓展的需求高度契合。顾言深本人态度积极,表达了对品牌和她个人的双重欣赏,沟通顺畅,合作体验可能更愉悦。他的追求,虽然带来压力,但也表明了其投入的诚意和重视程度。
?
风险: 变数大,潜在干扰多。陆廷渊的警告点出了最核心的隐患——家族意志。顾氏家族产业庞大,商业决策可能服务于更宏大的战略布局,而非单纯看好“Moonlight”本身。一旦家族利益需要,顾言深的个人意愿能否抗衡?他的热情,有多少是出于本心,有多少是家族策略的延伸?这种不确定性,对于需要稳定、长期战略支持的“Moonlight”来说,是致命的。而且,情感因素的掺杂,使得商业合作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容易埋下隐患。
天平两端,一边是极致专业能力伴随的极致控制风险,一边是高度资源匹配伴随的潜在外部干预风险。没有完美的选项,只有基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抉择。
夜深人静,沈清月独自坐在工作室的落地窗前,城市的灯火在她沉静的瞳孔中明明灭灭。她回想起自己离开陆家时的决绝,回想起创立“Moonlight”时那份纯粹的初心,回想起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她问自己:究竟想要把“Moonlight”带向何方?是成为一个依附于巨头、快速膨胀但可能失去灵魂的商业符号,还是成为一个保持独立精神、依靠极致产品力稳步走向世界的顶级品牌?
答案,在她心中逐渐清晰。
她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找钱”,而是寻找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伙人”。这个合伙人,必须深度认同“Moonlight”的品牌哲学,能提供关键性赋能而非单纯资本注入,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尊重并保障她对品牌的最终控制权和发展方向的主导权。
基于这个核心原则,她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一早,她召集了李哲和杨薇,召开了一次决定“Moonlight”未来走向的关键会议。
“关于A轮融资,”沈清月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两位核心成员,“我决定,正式启动。并且,将渊渟资本和星曜传媒,同时纳入本轮融资的正式考量范围。”
李哲和杨薇都露出了些许惊讶的神色。他们知道沈清月对两家都持谨慎态度,尤其是陆廷渊那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