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挂断了。
听筒里最后那一声轻微的“嘟”声,像是法官敲下的木槌,将周毅那边的惊涛骇浪,与林正这边的深海沉寂,彻底隔开。
市长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出风口细微的“嗡嗡”声。
林正没有动,依旧站在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他的身影,被身后办公室的光线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剪影,投射在冰冷的玻璃上,与窗外那片璀璨的、由无数灯火构成的城市星海,重叠在一起。
他的目光,穿过几十层楼的高度,穿过深夜里稀薄的空气,精准地落在了那条名为“滨江大道”的光带上。
它太亮了,太耀眼了。
像一条用黄金和钻石打造的巨龙,匍匐在江城的版图上,蜿蜒流淌,尽显繁华。曾几何见,林正也和这座城市的许多人一样,每当看到这条大道,心中都会涌起一种自豪感。它代表着江城的速度,江城的辉煌,是这座城市递给外界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可现在,这张名片,在他的眼里,变了味道。
那璀璨的光,不再温暖,反而有些刺眼。每一盏华丽的路灯下,似乎都藏着一个看不见的黑洞,正在贪婪地吞噬着什么。吞噬着王建国那样的小人物的血汗,吞噬着混凝土里本该存在的强度,吞噬着一座城市本该坚守的底线。
周毅在电话里没有说出那个名字,但他不必说。
账本,旧报纸,滨江大道奠基仪式,核心位置。
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指向的那个人,在江城的政界,如雷贯耳。
前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赵立新。
林正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那张时常出现在本地新闻里的脸。一张国字脸,总是带着温和的、富有亲和力的笑容,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讲话时声音洪亮,喜欢用富有感染力的手势。他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他主导修建的滨江大道,更是被市民们交口称赞,视为他留给江城最宝贵的政绩丰碑。
一个靠着民生工程起家,以亲民形象示人的市委书记,他的行贿账本,却被一个走投无路、差点被灭口的包工头,藏在了一个油腻腻的红色热水袋里。
这其中的讽刺,像一根冰冷的针,扎在林正的太阳穴上。
他的脑海中,那个许久未曾主动关注的系统面板,悄然浮现。
【官气值】的数字,因为今晚成功解救王建国、并控制住李大海,有了一次小幅度的增长。但在这串数字的下方,一行几乎从未出现过的、带着淡红色光晕的警告提示,正在缓缓闪烁。
【高危预警:您已触及江城市核心权力因果线。目标人物“赵立新”,官气与本市气运深度绑定,民怨被其政绩光环和权力势场高度压制。强行撼动,将引发不可预测的剧烈反噬,您的现有官气可能不足以抵御。】
林正的瞳孔微微收缩。
系统很少会用“高危”、“剧烈反噬”这样严重的字眼。这说明,赵立新这棵大树的根,扎得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深。他不仅仅是一个人,他的官气、他的影响力,已经和这座城市的许多方面盘根错节,融为一体。动他,就像是在一个看似平稳的病人身上,动一场摘除与主动脉粘连的肿瘤的大手术。
稍有不慎,就是大出血,甚至连病人带医生,一起死在手术台上。
办公室的空气,仿佛又凝固了几分。
林正缓缓转过身,走回自己的办公桌。桌面上,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水,茶叶静静地沉在杯底,像一个个尘封的秘密。
他没有去碰那杯茶。
他只是静静地坐下,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十指交叉,放在桌面上。
他在思考。
周毅那边,是人证物证俱全。那本黑皮笔记本,就是一把上了膛的枪。
但是,枪在谁的手里,何时开枪,第一枪打向谁,这其中的学问,比制造这把枪本身,要复杂一百倍。
直接把证据交给省纪委?
这是最“正确”、最“程序合规”的做法。但林正知道,这或许也是最愚蠢的做法。赵立新在江城经营多年,在省里难道就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吗?这份足以引爆江城政坛的证据,一旦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很可能会在中途被无数只看不见的手拦截、消解,甚至反过来变成一把射向自己的利刃。到时候,他林正,一个外来的、根基不稳的市长,很可能落得一个“诬告陷害、破坏团结”的罪名。
他不能冒这个险。这不仅关系到他自己,更关系到王建国,关系到周毅,关系到所有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的人。
那该怎么办?
引而不发?将这份证据作为悬在赵立新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逼他就范,换取政治上的妥协和利益?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就被林正彻底掐灭。
他不是来做交易的。如果他想玩弄权术,当初就不会走上这条以民心换官气的路。他的道,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而不是藏于阴暗角落的交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