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这是……要干什么?”
建筑公司的经理姓王,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在这位子上坐了快十年,见惯了各种提着两瓶酒、两条烟来求办事的人,可像林卫东这样,
话不多说,直接把一沓厚得能当砖头使的现金拍在桌上的,他还是头一回见。
王经理的语气带着一丝官僚机构特有的警惕和审视,但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桌上那片刺眼的红色所吸引。
林卫东没理会他语气的变化,
直接从口袋里掏出自己连夜准备好的介绍信,那是岳父苏文山亲笔起草,自己盖上鲜红大印的公函。
“王经理,我叫林卫东,石村的大队长。”
他把介绍信推了过去,声音沉稳,
“我们村响应公社号召,自力更生,准备在我们村后的盐碱滩上,兴建一座大型海水养殖场。”
“这次来,是代表我们石村全体村民,想正式聘请贵公司的工程师,为我们的项目做一份最专业的规划设计。”
王经理将信将疑地拿起介绍信,当他看到信上“顺风养殖场”的字样,
以及落款处那鲜红的“石村大队革命委员会”公章时,脸上的轻视才收敛了几分。
但心里依旧犯嘀咕:
一个穷村子,哪来这么大的手笔?别是什么来路不正的钱,想拉我们国营单位下水。
“林……林队长是吧?”
王经理推了推眼镜,手指在桌上那沓钱上虚点了点,试探着问道,
“这个……我们公司的工程师,那都是华夏的人才,出差勘测,费用得走公账,你这……”
他言下之意,你私底下拿钱出来,不合规矩,我可不敢收。
“我懂。”
林卫东点点头,他早就料到对方会有此一问。
“王经理,您误会了。”
“这笔钱,不是给您或工程师的私人好处。”
他指着那沓钱,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这是我们石村村委会,预支给贵公司的‘项目诚意金’和‘技术咨询费’。”
“我们村穷,但志不穷,不能让为我们建设出力的华夏人才自己掏腰包,受了委屈。”
“这笔钱,您可以先入公司的账。等项目结束,多退少补。”
“我们只有一个要求。”
林卫东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我希望王经理能给我们派最好的团队!”
“勘测要最准,图纸要最精,速度要最快!”
“因为……”
他顿了顿,抛出了真正的杀手锏,
“我们这个项目,是公社王秘书亲自抓的先进典型,报纸上刚点的名,开春就要动工,等不了!”
“王秘书”三个字让他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想起来了,前几天的报纸上确实有篇报道,说一个叫林卫东的退伍军人带领村民致富。原来就是眼前这位!
这送上门的,可不只是一笔生意,而是一项沉甸甸的政治任务啊!
能跟公社领导关注的项目搭上关系,这对他个人和公司的前途,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哎呀!林队长!你看看你,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王经理脸上的官腔瞬间融化,主动站起身,绕过办公桌,热情地握住林卫东的手,
“为人民服务,为集体经济做贡献,是我们国营单位应尽的责任嘛!”
“你放心!这件事,我亲自给你抓!我把我们公司资格最老、经验最丰富的张工派给你!”
“他可是我们县里唯一一个参与过水库大坝设计的专家!”
“我再给他配两个最得力的助手!保证,三天之内,就给你拿出一套让你满意的方案来!”
事情,就这么成了。
林卫东甚至没吃午饭,当天下午,就带着三位“大人物”——
张工和他的两个年轻助手,坐着建筑公司唯一一辆带斗的“嘎斯”吉普车,浩浩荡荡地返回了石村。
当那辆漆着“为人民服务”标语的吉普车,在村口扬起一片尘土时,整个石村都轰动了。
正在地里干活的、在家里补网的、在村头闲聊的,所有村民都扔下了手里的活计,伸长了脖子往村口瞅。
那发动机“突突突”的声音,对他们来说,比过年的鞭炮声还稀罕。
“天哪!是县里的车!四个轮子的!”
“车上坐的是谁啊?看起来像大干部!穿得真体面!”
“肯定是来找咱们卫东的!除了他,谁还有这么大面子!”
村民们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与有荣焉的自豪。
躲在自家窗帘后,偷偷往外看的刘红英,脸色又白了一分。
她看着林卫东从那威风的吉普车上跳下来,跟车里的人谈笑风生,
全村人像看英雄一样看着他,悔恨的滋味几乎要将她的心给淹没。
林卫东跳下车,简单跟三位工程师交代了几句,就让他们先在车里等着。
他自己则径直走向了自家那栋气派的青砖大瓦房。
“爹!娘!岳父!快出来!县里的专家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