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现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最关键的一步?”
李云龙第一个叫了起来,他刚从大坝落成的巨大狂喜中缓过神来,脑子还有点发懵。
“林老弟,这大坝都起来了,水也快蓄上了,还能有啥关键的?”
“是啊,林总工。”
陈更旅长也走上前来,他看着眼前这座如山峦般雄伟的混凝土奇迹,眼神里满是赞叹和不解。
“大坝是基础,这我们都明白。接下来不就是安装发电机组,然后发电吗?”
“旅长,老李。”
林川转过身,面对着这一圈功勋卓着的将领和专家,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
“你们只看到了大坝的‘身躯’,却没有看到它的‘心脏’。”
“心脏?”
众人面面相觑。
“没错,心脏!”
林川的语气斩钉截铁。
“驱动我们整个根据地工业未来的心脏——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他没有再多做解释,而是转身对王建业师长说道。
“王师长,大坝浇筑完成,你们‘钻爆突击总队’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请林总工下命令!”
王建业现在对林川的话,已经到了奉若神明的地步。
“看到大坝侧面那座山体了吗?”
林川的指挥杆,指向旁边一座壁立千仞、通体由花岗岩构成的山峰。
“看到了!”
“从今天起,我要你带着你的钻爆总队,把这座山给老子掏空!”
林川的指挥杆在山体上画出一个巨大的方框,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疯狂。
“在山体内部,给我挖出一个长八十米,宽三十米,高四十米的巨大空间!作为我们水电站的地下主厂房!”
“嘶——”
现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在山体内部,掏出一个能塞进去一栋楼的巨大空间?
这个想法,比之前修建地下兵工厂还要疯狂十倍!
那可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山体!
“林……林总工……”
饶是王建业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工兵,也被这个计划吓得嘴唇发干。
“八十米长……四十米高……这……这个工程量,恐怕比修大坝本身还要大啊!”
“不大,怎么能装下我们的‘心脏’?”
林川反问。
他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而是转向周平顾问和钱秉文老先生。
“周顾问,钱老,还有各位专家同志,地下厂房的挖掘,交给工程兵总队。”
“而你们的任务,比他们更重。”
林川的目光扫过这些代表着中国最顶尖智慧的大脑,沉声说道。
“我们要在地下厂房完工之前,也就是两个月内,把水电站的‘心脏’——”
“五套单机功率五千千瓦的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给造出来!”
“什么?!两个月?!”
周平顾问第一个惊呼出声,他那张一向沉稳的脸,此刻写满了不可思议。
“林总工,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是啊,林总工。”
钱秉文老先生也跟着摇头,语气凝重。
“一套五千千瓦的发电机组,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之前造的任何东西!“
“别的不说,光是那个核心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从铸造、热处理到最后的动平衡调试,每一个环节都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我们之前虽然成功铸造过一个样品,但那是集全兵工厂之力,耗费了半个多月才勉强成功的!”
“现在您要求两个月内,造出五套!而且功率还这么大!这……”
钱老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这已经不是挑战,这是天方夜谭!
“技术上的难题,我来解决。”
林川的回答,简单而霸道。
他转过身,在临时搭建的黑板上,用粉笔飞快地勾勒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机械结构。
那是一个形如巨型海螺,内部布满无数道复杂曲面叶片的庞然大物。
“这就是我们水轮机的核心——转轮。”
“我知道它的铸造很难。”
林川放下粉笔,目光扫过周平、钱秉文,以及旁边同样被惊得说不出话的苏联专家彼得罗夫。
“传统的砂型铸造,根本无法制造出如此复杂的整体无缝型芯。我们之前用‘失蜡法’,虽然成功了,但效率太低,成本太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周平和彼得罗夫下意识地点点头,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
林川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技术狂热”的光芒。
“这一次,我们不用砂,也不用蜡。”
“我们用——水玻璃砂!”
“水玻璃砂?”
周平一愣,这个名词他听说过,是德国正在研究的一项前沿铸造技术,但还远未成熟。
“没错。”
林川解释道。
“水玻璃,化学名硅酸钠,我们兵工厂的化学实验室已经可以批量生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