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预知所有的弯道,而在于在每一个渡口,都能看清手中握着的,究竟是泥沙还是珍珠。
——————————————————————————————————
外书房位于禄国公府的前院东侧,环境清幽,守卫森严。周廷玉踏入其中时,周必贤已换下平日居家的便服,穿着一身深蓝色的直缀常服,正背对着门口,站在一幅几乎占据整面墙壁的巨大西南舆图前。图上,黔地、滇南、川南、桂西乃至安南的山川河流、城镇关隘、土司辖地皆标注得极为详尽,一些地方还插着不同颜色的小旗。
听到脚步声,周必贤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实质般落在长子身上。他年过四旬,常年的军旅生涯和权位历练,让他不怒自威,仅仅是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父亲。”周廷玉趋步上前,躬身行礼,姿态恭敬而标准。
“嗯,回来了。”周必贤的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他走到那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坐下,示意周廷玉也坐在下首的梨花木扶手椅上,“青岩数月,学业可有进益?”
“回父亲,程先生教导悉心,孩儿自觉于经义策论略有长进,不敢言懈怠。”周廷玉的回答中规中矩。
“府试案首,不算辱没门楣。”周必贤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了这一点,随即话锋一转,目光锐利起来,“乌撒之事,你亲身经历,虽凶险,亦是历练。对此番风波始末,以及为父后续处置,你有何看法?”
周廷玉知道这是考较,也是父亲开始将他纳入核心事务圈子的信号。他略一沉吟,便将从落鹰涧遇伏,到分析乌撒土司安璠的骑墙算计、无为教的阴魂不散,再到父亲借此机会以雷霆手段整合乌撒、清除内部隐患的深意,条理清晰、重点分明地阐述了一遍。他没有过多渲染自己的遭遇,而是更侧重于对各方势力博弈和父亲政治手腕的理解。
周必贤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案面上轻轻敲击,直到周廷玉说完,他才淡淡道:“看得还算明白。知道借力打力,顺势而为。不过,打天下易,治天下难。毁掉一个旧的秩序固然需要魄力,但建立并维系一个新的、稳固的秩序,需要的是更深的谋算和更长远的眼光。”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那幅巨大的舆图,“乌撒已定,但其地贫瘠,人心初附,如何让它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为我周家坚实的臂助,这才是接下来要考虑的。”
他话锋再次一转,直接抛出了核心问题:“安南那边,陛下有一道密旨。” 他将朱棣那封允许周家在安南“便宜行事”、开发物产、并暗示“多多进献”的密信内容,简明扼要地告知了周廷玉。经过这些年周廷玉在“玉洁皂”、“禄水秋白”酒改良、新记账法乃至青螺寨“鬼漆”变“宝漆”等一系列事件中展现出的、远超年龄的经济头脑和“点石成金”的能力,周必贤早已不再将他当作一个寻常孩童看待。特别是在经济实务方面,他愿意听听这个长子的想法。
“陛下将这安南的开发之权,看似恩赏,实则是扔给咱们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可能是个需要投入无数银钱人力去填的无底洞。”周必贤看着儿子,语气平稳,“你以为,此事该如何应对?这鸡肋,是吃,还是不吃?”
周廷玉心中一动,知道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来了。父亲这番话,既是询问,也是试探,更是给予他一个参与家族最高决策的平台。他深吸一口气,将脑海中酝酿已久的想法和盘托出。
“父亲,”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安南的位置,眼中闪烁着与他年龄不符的冷静与智慧,“陛下这道旨意,看似体恤,实则是扔给咱们一块鸡肋,但咱们可以把它变成‘珍馐’。”
“哦?”周必贤眉梢微挑,身体微微前倾,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儿子这份自信,让他有些意外,也产生了兴趣。
“您想,”周廷玉转过身,面对父亲,声音压低却异常清晰,“陛下说‘宫中用度甚巨,朕之内帑亦感支绌’,这是在跟咱们哭穷。让咱们‘多多进献’禄水秋白、香皂、普洱茶,这是明摆着要钱。至于安南……”他嘴角勾起一丝与他稚嫩面容不符的、略带讥诮的弧度,“那地方刚打完仗,百废待兴,乱匪未清,陛下轻飘飘一句‘卿可自专之,便宜行事’,说白了,就是让咱们自己掏钱去填那个无底洞,还得帮他擦屁股,稳定地方!若办好了,是他陛下圣明,善用勋臣;若办砸了,或是投入太大收不抵支,便是咱们周家无能,或许还会被扣上个‘靡费国帑’的帽子。”
周必贤眼中终于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讶异。他没想到儿子不仅对安南的现状了如指掌,更能一针见血地看透朱棣这份“恩赏”背后隐藏的算计和风险。这份政治洞察力,远超他的预期。“既然知道是鸡肋,甚至可能是个坑,你又待如何?这‘珍馐’从何而来?” 他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真正的探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