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四月,扬州城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幕,浓烟卷着焦糊的皮肉与木料气味,顺风直灌入金陵城。秦淮河死寂一片,画舫熄了灯,丝竹喑哑,连最不知愁的鸨母都紧闭了门户。唯有巡城兵卒铁甲碰撞的铿锵声和沉重急促的脚步声,在空荡的街巷里回荡,敲打着每一扇紧闭门扉后惊惶的心。长江,这条横亘南北的巨龙,此刻在夜色下翻滚着不祥的暗流。
北岸,瓜洲渡口。夜风带着江水的腥湿扑打在脸上,朱棣一身玄甲,立于高坡,鹰隼般的目光刺破沉沉夜幕,投向对岸那片灯火稀疏、却代表着至高权柄的土地。他身后是黑压压的燕军,肃杀如林,只闻战马偶尔的喷鼻和甲叶摩擦的细碎声响。
“都督,”朱棣的声音不高,却压过了江涛,清晰地传入身旁水师都督陈瑄的耳中,“天堑在前,万军待渡。孤,要船。” 没有询问,没有商讨,只有不容置疑的索取。
陈瑄的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他望着脚下浩荡奔涌的大江,又望向对岸那片他曾发誓守卫的疆土。火光映在他眼底,跳跃不定。一边是坐困愁城、猜忌刻薄的少年天子,一边是兵锋正锐、如日中天的枭雄。家族的存续,麾下数万水师儿郎的身家性命,如同沉重的磨盘压在他心头。他喉结滚动了几下,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江风吹来,竟觉得刺骨的寒。终于,他猛地单膝跪地,甲叶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头颅深深低下:“臣…陈瑄,愿为殿下前驱!麾下八百战船,任凭驱策!” 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
朱棣眼中精光一闪,俯身扶起陈瑄,力道沉稳:“陈都督深明大义!功成之日,孤不负卿!” 他转头,望向江面隐约可见的庞大舰队轮廓,大手一挥:“登船!渡江!”
陈瑄挺直脊背,脸上再无半分挣扎,只剩下破釜沉舟的冷硬。他快步走向江边,跃上旗舰,嘶哑的号令瞬间撕裂夜空:“起锚!升帆!目标——南岸!为燕王殿下,开道!”
南岸,镇江要塞。城楼之上,盛庸如铁铸的雕像般伫立,江风卷动他猩红的披风。当探马连滚带爬地冲上城楼,嘶声禀报“陈瑄叛降!燕军登船!正向镇江扑来!”时,他布满血丝的眼中瞬间爆出骇人的厉芒。
“叛贼!”盛庸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猛地拔出佩剑,直指江心,“所有炮位!给本帅轰!轰沉这些背主求荣的贼船!”
“轰!轰!轰——!”
镇江要塞炮台上,碗口粗的炮口次第喷吐出骇人的火舌,沉重的铁弹呼啸着砸向江面。水柱冲天而起,数艘冲在最前的战船被直接命中,木屑横飞,烈焰升腾,凄厉的惨嚎瞬间被涛声吞没。然而,更多的船只,却在陈瑄这个昔日长江水师统帅的精准引导下,灵巧地规避着炮火最密集的扇面,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群,不顾伤亡,疯狂地向滩头突进!船头撞角犁开江水,速度越来越快!
“拦住他们!放火箭!火油罐!”盛庸须发戟张,声音已近嘶哑。火箭如蝗,带着死亡的尖啸落入船队,点燃风帆、船楼。火油罐砸在甲板上,碎裂开来,流淌的火焰贪婪地吞噬着一切可燃之物。江面一时火光冲天,映照着无数挣扎扭曲的身影,宛如炼狱。
可燕军太多了!在陈瑄旗舰的引领下,后续船队不顾伤亡,前赴后继!已有十数艘快船冲破火网,狠狠撞上滩涂,船板轰然放下,浑身浴火的燕军甲士嚎叫着跳下浅水,挥舞着刀枪,踩着同袍和敌人的尸体,向岸上守军发起了决死的冲锋!
“顶住!给老子顶住!”盛庸亲自抢过一柄长刀,劈翻一个刚冲上滩头的燕军悍卒,腥热的血溅了他一脸。他环顾左右,心却沉入谷底。镇江要塞虽坚,但兵力大半已被抽调到岌岌可危的金陵周边,面对燕军如此不惜代价的猛攻,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平安!”盛庸一把揪过浑身浴血的传令官,嘶吼道,“速去浦子口!告诉平安!给老子钉死在那里!不惜一切代价,死守!为陛下,为金陵,多挣一天是一天!快去!”
传令官抹了把脸上的血水,重重点头,转身冲下城楼,跨上战马,绝尘而去。
浦子口,长江下游最后一道像样的屏障。这里没有镇江的雄关险隘,只有一片泥泞的滩涂和几道匆忙构筑的矮墙木栅。平安带着他仅剩的数千残兵,已在此苦守三日。盔甲破损,刀刃卷刃,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浓重的疲惫和绝望,却无人后退一步。
当燕军铺天盖地的旗帜出现在江面时,平安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默默紧了紧臂缚,将一杆磨得锃亮的长枪重重顿在泥地上,嘶哑的声音传遍小小的阵地:“弟兄们!身后就是金陵!就是我们的父母妻儿!今日,有死而已!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随我——死战!”
“死战!死战!”疲惫到极点的士兵爆发出最后的怒吼,如同受伤的狼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