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沉默的博弈
青霖市,在经历了晨星国覆灭的震撼、东海采购潮的喧嚣以及周边鬼物小队袭击的警示后,意外地陷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冥川节点依旧沉默地高悬于天际,没有新的鬼潮涌来,连小规模的袭扰也明显减少,仿佛那股毁灭性的力量正在积蓄,或是将注意力转向了别处。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并未带来丝毫轻松,反而让城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种无形的、日益沉重的压力。
在这片压抑的平静之下,青霖市的日常运转,以一种近乎机械的、坚韧的节奏持续着。而一场关于道义、权力与耐心的无声博弈,也在城市的最高决策层与遥远的东海行省之间,悄然展开。
清晨,天色未明,青霖市便已苏醒。城墙上的哨兵 依旧警惕地注视着远方那片暗红,不敢有丝毫松懈。城内,主要的街道上 已经出现了忙碌的身影。一队队民兵 在军官的带领下,进行着日复一日的操练,长矛突刺的呼喝声和灵能盾牌碰撞的闷响,成为这座城市最熟悉的背景音。坚城实业的工厂 照常轰鸣,工人们 在流水线上埋头工作,生产着更多的“坚城-I型”灵能盾牌和制式长矛,偶尔有新型单兵装甲的测试部件被运入运出,引来周围人好奇而期盼的目光。
城外的垦荒区,农工们 在手持武器的巡逻队保护下,小心翼翼地在田间劳作。经过鬼物小队的袭击,这里的警戒等级提升到了最高,了望塔上始终有弓箭手和灵能步枪手值守。绿油油的作物 在焦土上顽强地生长着,它们是这座城市未来的希望,也是需要付出鲜血代价才能守护的宝贵资源。
“启明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 比以往更加响亮。李明远教授 在经历东海事件的打击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和青霖市自身的符文防御体系研究上。他似乎刻意用繁忙的工作来麻痹自己,但眼底深处的那抹悲愤与忧虑,却难以完全掩饰。
楚歌 依旧每日在城外巡逻,清理着零星的鬼物,同时不断磨砺着自己对“不朽神躯”力量的掌控。他与苏软软的见面次数减少了,但每次短暂的交流,都更加专注于技术细节和实战需求的对接。一种无形的紧迫感,驱使着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拼命前行。
整个青霖市,就像一根绷紧到了极致的弓弦,在寂静中,积蓄着力量,也承受着随时可能断裂的压力。
与城内的“平静”相比,市长办公室内的气氛,却始终凝重如铅。周震 的面前,堆满了来自东海行省各级部门的公文和通讯记录。核心议题只有一个:要求东海行省立即释放因和平抗议而被捕的“反AI协会”成员。
自从李明远愤然找上门后,周震 便深知此事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仅关乎道义和对盟友的交代,更关乎青霖市内部的稳定与人心向背。反AI协会的技术支持,对青霖市的防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若任由其成员在东海蒙冤受屈而无所作为,必将寒了所有为这座城市效力者的心。
因此,周震 动用了自己所能动用的一切正式渠道和人脉关系,向东海行省总督府、政务厅、治安总局乃至更高层的王朝相关部门,发送了措辞严谨、理由充分的交涉公文。
他的理由无可指摘:
青霖市作为抗鬼前线,急需反AI协会的技术专家维持和升级城防符文体系。
被捕人员中,有数人是青霖市关键项目的技术骨干,他们的缺席已影响到防御工事的进度。
和平抗议乃宪法赋予之权利,东海行省的处理方式过于粗暴,易引发更大范围的不满,不利于后方稳定。
起初,东海行省的回复 堪称“迅速”且“态度良好”。
总督府办公室的回函 表示“已知悉此事,并转交有关部门核实处理”。
政务厅的回函 声称“高度重视青霖市的诉求,将依法依规审慎办理”。
治安总局的回函 则解释“抓捕系为维护公共安全,案件正在依法办理中,请予理解”。
然而,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 除了这些措辞完美、态度诚恳却毫无实质内容的公文往复之外,被捕人员 没有一人被释放,甚至连一个明确的调查结论或处理时间表都没有。
周震 再次去电催促,接电话的官员 语气依旧客气,但内容却变成了:“周市长,您的心情我们理解。但案子涉及面较广,程序复杂,需要时间。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依法办理的。” 或者:“最近东海市事务繁多,几个大商会都在和智械未来谈合作,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您看是不是再耐心等等?”
一种典型的官僚式“拖延战术”,被东海行省运用得淋漓尽致。他们不说不办,反而表现出“高度重视”和“正在办理”的姿态,但就是 用“程序”、“时间”、“忙碌”等借口,将实质性的解决无限期地向后推延。其背后的意图,不言而喻:既不想彻底得罪青霖市这个前线堡垒,更不愿违逆柳如烟和“智械未来”的意志。只能用这种“软刀子”,慢慢消耗周震的耐心和青霖市的精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