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作为西汉着名将领,以抗击匈奴的赫赫战功闻名于世,历代历史名人对他多有评价~
比如,汉代司马迁(《史记》):
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司马迁详细记载了霍去病的战绩,称其“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赞扬他沉默寡言却果敢担当的性格;
同时也客观记录了他“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年少显贵,对士兵不够体恤)的特点,展现了人物的多面性。
他将霍去病与卫青并列作传,肯定其“封狼居胥”等功绩对汉朝边疆稳定的重大意义。
?班固(《汉书》):
班固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中基本延续了司马迁的记载,进一步强调霍去病“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的辉煌战绩,认为他的军事行动“损获之数,取当世名,威振戎狄”,将其视为汉朝反击匈奴的标志性人物。
看完视频介绍,结合历史史实,霍去病获得了很多唐代文人的推崇与感慨~
李白:在诗作中多次以霍去病自比或咏叹~
如“颇似楚汉时,颇闻汉祖起丰沛,乘运则帝,得人则霸。……去病辞第,卫青不败由天幸”,借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豪情,将其视为爱国将领的典范。
,?杜甫:虽未直接评价霍去病,但在《后出塞五首》等诗中描绘边疆战事时,暗含对汉代名将(包括霍去病)的追忆,通过对比唐代边患,间接肯定霍去病抗击匈奴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王维:在《老将行》中写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虽提及卫青,但语境中霍去病与卫青共同代表了汉代军事的强盛,反映出唐人对他们战功的认可。
宋代及后世的评价则结合时代给予了很多反思与肯定~
●)o(●司马光(《资治通鉴》):
在记载霍去病事迹时,侧重其军事成就,认为他“以孝武之雄才大略,辅以卫青、霍去病之骁勇”,使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肯定他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隐含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反思,但未否定霍去病个人的功勋。
苏轼:在议论历史人物时,曾提及霍去病“少年得志,暴起立功”,既赞赏他的军事天赋,也暗指其成功与汉武帝的信任、时代机遇密不可分,视角更为辩证。
?明清思想家: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从治国安邦的角度评价,认为霍去病等将领的战功虽“震古烁今”,但也指出汉武帝时期的征战“耗竭海内”,提醒后人需平衡军事扩张与民生休养,对霍去病的评价置于更宏观的历史得失中审视。
而近代以来对于霍去病的评价则更多的是聚焦民族精神与军事价值~
(●.●)
近代史学家多从民族英雄和军事史的角度评价霍去病,认为他的“封狼居胥”不仅是军事胜利,更象征着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精神象征。
他的闪电战、迂回战术等军事思想,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历史名人对霍去病的评价以肯定其军事功勋和爱国精神为主,同时也会结合其时代背景、个人性格及历史影响进行辩证分析,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分享几句唐代诗人评价霍去病的诗句: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出自李白的《相和歌辞·胡无人行》,诗中借霍去病之名,描绘出汉军有英勇将领统率、战斗力强盛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势 。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同样是李白在《胡无人》中的诗句,该句以细腻笔触刻画霍去病的英武神姿,突出其形象的俊朗与战斗装备的精良 。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李白在诗里将霍去病及汉家勇士比作天兵天将,渲染出他们出击匈奴时的宏大壮阔场景,也体现出战斗的激烈程度 。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源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三》,此句高度称赞霍去病抗击外族侵略的卓越功绩,强调了他在西汉抗击外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是王维《出塞作》中的内容,该诗先写匈奴的强悍,后以霍嫖姚指代霍去病,赞颂其不畏强敌、军事才能出众,能率领军队给敌人致命打击 。
?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ˉ??ˉ??)
王维在《少年行》中,借对霍去病这类少年英雄的刻画,展现了当时长安少年渴望保家卫国、追求侠骨英风的梦想 。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