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闷热。张彬刚结束与李教授关于翼型优化算法中一个奇异点处理的讨论,正准备返回自己的小工作间整理数据。李教授却叫住了他,神色比平时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郑重。
“张彬,等一下。”李教授合上手中的教案,目光扫过窗外,“一会儿有两位工业部的同志要过来,想跟你谈谈话,了解一些情况。”
张彬心脏微微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平静地点点头:“好的,教授。”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是那封关于燃料安全的匿名信,还是更早之前的高速摄影建议引起了注意?他迅速在脑中过了一遍自己所有的行动,确认没有留下直接把柄。【安全保密守则(增强版)】的知识在脑海中清晰浮现,提醒他保持镇定,谨言慎行。
大约二十分钟后,敲门声响起。李教授起身开门,将两位身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引进办公室。两人都是一丝不苟的发型,眼神锐利而沉稳,步伐一致,带着一种体制内特有的干练气质。年长一些的那位,手掌宽厚,指关节粗大, younger一些的那位,目光扫视时带着审视的意味。
“张彬同学,这两位是工业部有关部门的王同志和李同志。”李教授简单介绍,语气保持着学者的克制,“你们谈,我隔壁还有些事情。”他拍了拍张彬的肩膀,递过一个安抚的眼神,随即离开了办公室,并带上了门。
办公室内只剩下三人。年长的王同志露出一个公式化的笑容,拉开椅子坐下:“张彬同学,不用紧张。我们这次来,主要是了解一下你在技术方面的学习和思考情况。听说你不仅专业课成绩优异,在课外也有一些……独特的想法?”
年轻些的李同志没有说话,只是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准备记录。
“两位领导请问。”张彬坐在他们对面的椅子上,腰背自然挺直,双手平放在膝上,目光平静地迎向对方。他体内【九转不灭体】的气血平稳运行,带来一种内在的安定,【气息隐匿法门】则让他所有可能暴露情绪的生理反应都趋于平缓。
“我们注意到,你似乎对一些前沿技术,比如特殊摄影、化工安全等领域,有不错的了解。”王同志语气温和,但问题直指核心,“这些知识,尤其是超出课本范围的部分,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的呢?”
张彬早已准备好答案,语气诚恳而清晰:“主要是自学。我喜欢逛图书馆,阅读一些过期的国外科技期刊摘要,虽然看不懂全部,但会尝试理解其中的思路。也看一些翻译过来的科普读物,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这类杂志。另外,街道办试点太阳能热水器时,我向杨师傅请教过很多实际问题,结合《天工开物》这类古籍里的记载,觉得古人智慧很有启发。平时也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小东西,遇到问题就查资料,慢慢积累了点想法。”
他列举的都是真实可查的经历,将超前的知识来源合理地分散到广泛阅读、实践结合和独立思考上。他刻意强调了杨师傅和古籍,这是经得起查证的“传统”来源。
李同志低头记录着,王同志则继续问道:“那么,你对于这些技术知识,对我们国家的工业建设,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我认为技术最终应该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张彬的回答毫不犹豫,这是他真实的想法,也符合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无论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还是改善普通人的生活条件,都是有意义的。我学习知识,就是希望将来能在这方面尽一份力。”
他提到了太阳能热水器对普通家庭的影响,提到了对工业生产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这隐约呼应了那封匿名信的主题),但始终没有触及任何敏感或具体的项目细节。
王同志和李同志交换了一个眼神。张彬的回答滴水不漏,态度不卑不亢,既有年轻人的理想热情,又有着超出年龄的沉稳。他给出的知识来源渠道虽然宽泛,但在逻辑上也能自洽。
接下来的问题又围绕着他的家庭背景、日常交往、以及对一些当前工业发展政策的看法展开。张彬一一作答,语气平稳,内容积极正面,既不刻意标榜,也不回避问题。
问话持续了约四十分钟。王同志合上手中的笔记本,脸上那公式化的笑容似乎真切了一分:“很好。张彬同学,你的学习精神和爱国热情值得肯定。国家建设确实需要大量像你这样有想法、有潜力的年轻人才。”
他站起身,李同志也随之收起纸笔。
“继续努力,打好基础。”王同志最后说道,目光在张彬脸上停留了一瞬,“未来,会有你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两人没有再多言,与闻声进来的李教授点头示意后,便离开了办公室。
李教授关上门,看向张彬,眼中带着询问。
“只是问了些学习情况和想法。”张彬简单解释,“鼓励我好好学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