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项目”的启动,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共和国最顶尖的科技圈层中激起了层层涟漪。首次大型技术论证会,在一个更加隐秘、安保措施提升至极限的新基地内召开。与会者不再是寥寥数人,而是囊括了来自航空、航天、动力、材料、电子、控制等数十个关键领域的泰斗与领军人物,堪称共和国空天技术的“群英会”。
张彬身处其中,年龄和资历都显得格格不入。但他胸前那枚特殊的“南风项目”核心顾问徽章,以及项目总负责人开场时对其“极具前瞻性思维”的特意提及,让所有投向他的目光中都包含了审视、好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
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勾勒“南风项目”未来的技术发展蓝图。当讨论深入到具体路径选择时,一个根本性的分歧很快浮出水面:是优先发展技术相对清晰、可作为近期目标攻坚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还是直接瞄准技术跨度极大、但战略价值更高的“空天飞机”?
以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为首的一派,倾向于前者。他们引经据典,结合国内现有的火箭与航空工业基础,论证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现实意义:“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解决火箭子级的回收与重复使用,大幅降低进入空间的成本,这是夯实基础,积累经验的关键一步。空天飞机涉及的组合动力、热防护、材料体系太过复杂,近乎科幻,贸然投入,恐成为无底洞,拖累整个项目。”
而包括张彬在内的少数派,则更强调空天飞机的颠覆性价值。轮到张彬发言时,他走到巨大的演示板前,神色平静,目光扫过台下诸多智慧深邃的眼睛。
“各位前辈,各位同志,”他声音沉稳,没有丝毫怯场,“我完全理解并尊重稳健发展路径的重要性。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确实是提升航天运输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技术阶梯,我们必须攻克。”
他话锋一转,指向演示板上他预先画出的空天飞机简化概念图:“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更便宜的卡车’。空天飞机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能力边界——快速响应、灵活部署、空天一体。它意味着未来我们不仅能更频繁地进入空间,还能在‘航空’与‘航天’的模糊地带,建立起全新的优势地位。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作战概念和战略威慑模式的革命。”
他没有空谈概念,而是调用脑海中【空天飞行器概念设计】框架和【理论空气动力学】等知识,结合巧妙引用的国外相关研究动向(有些甚至是他根据未来知识“合理推测”的),列举了一系列关键数据:从起飞推重比、跨大气层飞行包线、到热障峰值温度估算、再到对高能燃料的能量密度需求。他描绘的技术挑战具体而微,让在座许多专家都面色凝重,但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了潜在的突破方向,例如他正在秘密布局的“南天门-基石”项目中,关于新型耐高温材料和组合循环动力的理论探索。
他的论述严谨而有层次,既展现了空天飞机的宏大前景,也不回避其恐怖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他将这条路径从“空想”拉入了“可论证”的范畴。
支持张彬思路的,多为一些思想更为活跃的少壮派专家,他们被张彬描绘的图景和扎实的技术分析所吸引,认为共和国需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
会议争论异常激烈,但氛围总体是建设性的,目标一致,只是路径不同。双方引据充分,观点碰撞,火花四溅。项目总工沉稳地主持着会议,引导着讨论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张彬悄然运用着他的影响力。当讨论动力系统时,他会将话题引向组合循环发动机所需的基础理论研究,这正是他“南天门-基石-002”项目的核心。当谈及热防护时,他会强调新型主动冷却和超高温材料的重要性,与“南天门-基石-001”紧密关联。当涉及导航控制时,他又会提及高精度自主导航和未来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他并非生硬地推销自己的计划,而是通过精准的技术引导,让这些方向在激烈的辩论中,自然而然地被纳入“南风项目”需要重点关注和投入的技术体系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国家战略资源,向着他“南天门”构想所需的基础领域倾斜。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难点分析】
一套关于垂直起降/水平着陆、返回段制导与控制、热防护系统设计与维护、发动机多次启动可靠性等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关键技术的详细难点、潜在解决方案与风险评估资料涌入脑海。这恰好弥补了他刚才主要阐述空天飞机时,对另一条技术路径分析深度的不足。
张彬心中大定。在后续的讨论中,当争论再次回到路径选择时,他再次起身,这一次,他的论述更加全面。
“感谢各位前辈的激烈讨论,让我受益匪浅。”他先表示了谦逊,“我认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与‘空天飞机’,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选项,而更像是一个技术谱系上的不同阶段,甚至可能在未来产生技术回流与融合。”
他结合刚刚获得的知识,清晰扼要地分析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核心难点与突破价值,肯定了其作为技术验证平台和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再次强调了空天飞机的长远战略意义。
“或许,我们的蓝图可以更具弹性,”张彬提出构想,“近期,集中力量攻克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关键技术,解决‘进入空间’的成本与频次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为更复杂的空天飞行器储备材料、动力、控制技术。中长期,则并行开展空天飞机的核心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预研,待条件成熟时,实现重点跨越。”
这个“阶梯式发展与重点跨越相结合”的思路,兼顾了现实与未来,风险与收益,显得更加稳妥且富有智慧,得到了包括部分老专家在内的更多人的认同。会议记录组组长飞快地记录着这一可能成为项目共识的关键表述。
论证会持续了数日,虽然最终蓝图尚未完全定型,但技术方向已然清晰,争论的焦点也从“要不要”转向了“如何做”。张彬,这个最年轻的核心成员,凭借其超越时代的视野、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卓越的沟通能力,成功地在共和国空天领域的顶尖智囊团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悄然将国家战略的航向,向他梦想中的“南天门”,拨动了几分。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