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设备下沉带来的民生改善尚在发酵,那位县医院医生关于远程医疗的期盼已被张彬记录在案,列为“华夏网”未来重点应用方向之一予以考量。就在他着手规划初步方案时,一个关乎国家能源命脉与地缘战略的更大棋局,随着“烛龙”聚变示范堆的稳定运行和后续电站建设的稳步推进,逐渐具备了落子的条件。
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月度报告显示,在优先满足国内工业化与城市化迅猛增长的用电需求后,基于聚变能源的电网首次出现了结构性的、可预测的电力盈余。这份报告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考卷——如何将这份充裕的、清洁的能源,转化为更广阔层面的国家优势?
张彬在参加一次高层经济战略研讨会时,面对在座的外交官、能源战略专家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超越国界的构想。
“同志们,‘烛龙’的成功并网和稳定运行,不仅仅意味着我们初步解决了自身的能源焦虑。”张彬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清晰回荡,“它更赋予了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战略资源——近乎无限且成本持续下降的清洁电力。我们应该考虑,将这份红利,适度地、战略性地向外延伸。”
他走到巨大的区域地图前,手指划过与我国接壤或隔海相望的几个资源相对匮乏但关系尚可的邻国。
“我提议,启动一项向周边友好国家出口电力的长期战略研究。这不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其意义至少有三。”张彬条分缕析,“第一,经济层面,可以为我们创造稳定、可观的外汇收入,反哺国内建设与科研。第二,战略层面,电力是现代社会的血液,通过构建跨国的电网互联,我们可以与周边国家形成深度的能源相互依存关系,打造一个以我国为核心的区域能源共同体,这将极大提升我们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周边环境稳定性。第三,技术标准层面,我们的电网技术、接口标准(‘华标’的延伸)将随着电力出口自然成为区域标准,掌握未来能源网络的话语权。”
能源战略专家眼中精光闪烁,迅速在心中推演着这一构想可能带来的格局变化。电网公司老总则在思考着技术可行性:“长距离、跨境的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我们正在攻关,但建设和维护成本,以及政治风险,都需要详细评估。”
外交官则从国际关系角度补充:“此举意义重大,但必须谨慎选择合作伙伴,把握好节奏,避免被误解为能源霸权或引发不必要的区域紧张。可以先从双边谈判入手,建立示范项目。”
与会的高层领导们对张彬的这一设想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和浓厚的兴趣。但在总结时,一位领导也明确指出了现实约束:“张彬同志的构想极具前瞻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能源驱动合作的蓝图。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当前,我们的聚变技术仍需进一步验证其长期可靠性和经济性,国内主干电网,特别是面向边境地区的超高压输电网络也尚在建设之中。此事关乎国运,需谋定而后动。建议作为长期战略方向,加紧技术储备和外交铺垫,待时机完全成熟,再稳步推进。”
会议明确了“积极研究、稳妥推进、待机而动”的方针。相关的研究任务立刻下达至各研究机构。战略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开始埋头分析潜在伙伴国的能源需求、政治稳定性及与我关系;电线杆制造商(实为特高压输电塔生产商)隐约感觉到未来可能的需求,开始默默提升产能和工艺;边境海关的人员也开始接受相关的政策培训,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跨境能源贸易监管做准备。
就在这次会议结束不久,一份通过外交渠道转来的、措辞谨慎的非正式信函,被摆在了张彬和外事部门负责人的桌上。信函来自一个与我西部接壤、国内缺乏油气资源、水力发电也受季节影响严重的友好邻国。信中提及,他们关注到我国在电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惊人成就”,并“饶有兴趣地”询问,在未来条件允许时,是否存在从中国购买“稳定、清洁电力”的可能性,以缓解其北部工业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这封试探性的信函,如同早春的第一只燕子,虽然微弱,却准确无误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张彬所构想的能源共同体,其潜在的需求已经客观存在。机会的窗口,正在悄然开启。
张彬放下信函,走到窗边,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片广袤而渴望能源的邻国土地上。
“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跨境电网智能调度与安全隔离系统技术框架,高韧性复合绝缘材料(适用于极端环境输电线)制备工艺。】
系统的馈赠再次精准呼应了他的战略布局。他需要的,正是将这些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技术基石。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