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成立专项小组,”王晨星迅速做出决断,语气斩钉截铁,“代号‘破梦者’。由李琟博士全权负责,联合神经科学、符号学、天体物理学和密码破译领域的顶尖专家。任务目标:协助星萤回忆、记录并解析所有梦境中出现的非恐怖性信息碎片,尤其是星图和符号,尝试将其转化为可用的导航坐标或情报。”
他特别强调:“绝对优先保证星萤的身心健康。整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以她的承受能力为绝对上限,绝不能为了获取情报而对她造成二次伤害。我们需要的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信息源,不是杀鸡取卵。”
命令下达后,星萤的生活再次发生了转变。她不再是单纯的治疗对象,而是成为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合作者。在“破梦者”小组精心的、温和的引导下,她开始学习如何区分噩梦中的恐怖“噪音”和可能蕴含信息的“信号”,如何更清晰地捕捉和记录那些转瞬即逝的星图片段。
这项工作异常艰难,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打捞沉船宝藏。每一次尝试回忆和描述,都可能引发精神上的不适和恐惧的回潮。但星萤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韧性。她明白,这些来自噩梦的碎片,可能蕴含着拯救舰队、乃至揭开宇宙真相的关键线索。她内心深处那种寻求答案、完成使命的本能,支撑着她去面对那片意识边缘的黑暗战场。
记忆的星图,这张由噩梦编织而成的、残缺不全的宇宙航海图,或许将指引这支流亡的人类舰队,驶向一个完全无法预料的未来。
星萤梦中那些破碎的星图片段,经过“破梦者”小组夜以继日的解析、比对和模拟推演,最终被拼凑成一条极其模糊、却指向明确的航路。这条航路蜿蜒曲折,穿越数个人类从未涉足、甚至探测器也未曾详细扫描的星际荒漠和引力异常区,最终指向一个在已知星图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被标记为“虚空回廊”的遥远区域。
王晨星面对着这条充满未知风险的航路,以及李琟博士团队基于星萤噩梦符号学解读出的、关于目标地点可能隐藏着“起源答案”的激动推测,做出了决定。继续在熟悉的星域躲藏,终将被“收割者”追上。不如赌上一切,去追寻这唯一可见的、哪怕渺茫的线索。
舰队的引擎再次点燃,这一次,不再是漫无目的的逃亡,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决绝与期待,驶向了那片深邃的未知。航程中,他们经历了数次惊心动魄的危险跃迁:一次险些被隐藏的引力奇点撕裂,一次闯入高辐射脉冲星的危险磁层,还有一次遭遇了诡异的、会吸收飞船能量的星际暗云。每一次险情,都依靠星萤偶尔提供的、来自噩梦碎片的预警(例如对某种空间波动模式的熟悉感)和王晨星的果断指挥才化险为夷。这段旅程,本身就像是在穿越一个由远古谜题设下的、考验来访者的巨大迷宫。
当舰队完成最后一次跃迁,脱离曲速状态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仿佛闯入了一个宇宙的墓园。
这里是一片难以想象的星际空洞。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任何恒星的踪影,只有无尽的黑暗,比深空更加深邃、更加纯粹。稀薄的星际尘埃如同灰色的雾霭,在虚空中缓慢飘荡,偶尔反射着遥远星系团传来的、微弱到几乎熄灭的光芒。这里的物质密度低得令人发指,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是一种连时间和空间都仿佛变得粘稠、缓慢的绝对死寂之地。没有任何生命迹象,没有任何能量波动,只有永恒的冰冷和虚无。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这里的暗物质分布也异常均匀,仿佛被某种力量刻意“清扫”过。
就在这片连光线都似乎被吞噬的绝对虚空中,探测舰的远程传感器捕捉到了一个不和谐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信号——一个巨大、规整、在引力背景上造成微小但明确凹陷的物体。
舰队小心翼翼地靠近。随着距离的缩短,那个物体的全貌逐渐呈现在观测窗和传感器屏幕上。
那一刻,所有看到它的人,都感到了灵魂层面的震撼与敬畏。
那是一个完美的正二十面体。
它由一种绝对的非反射性黑色材质构成,这种黑,并非缺乏光照,而是一种吞噬所有波长光线的、如同宇宙诞生前虚无般的绝对之黑。其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接缝、凸起或标识,仿佛是从一块完整的材料中雕刻而成。它的规模巨大到难以想象,边长足以容纳数个月球,其质量产生的微弱引力场,证实了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实体,而非光学幻影。
它就这样静静地、永恒地悬浮在“空洞”的中心,没有任何自转,没有任何能量辐射,也没有任何运动。它不像是一个人造物,更像是一个宇宙本身的几何定理,一个被遗忘在时空角落的、冰冷的宇宙墓碑。它正是星萤梦中那个令她感到既亲切又恐惧的符号的现实原型,一个被放大了亿万倍的、实实在在的几何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