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岩山部落一片狼藉。许多茅草棚被狂风掀翻了顶,雨水浸透了棚内的地面和铺盖,泥泞不堪。族人们忙着清理积水,修补棚顶,孩子们冷得瑟瑟发抖,几个老人的咳嗽声也明显加重了。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沮丧。
汪子贤站在中央空地上,目光扫过这一切,最后落在那堆在雨中安然无恙、存放草药石板的干燥小棚上——那是苍牙前些天用粗树枝和厚实兽皮特意为青木巫医搭建的,结构显然比普通茅草棚牢固得多。
“大家都看到了!”汪子贤提高声音,吸引了所有族人的注意,“一场大雨,就能让我们的家变得又湿又冷,让老人和孩子生病!我们有了更好的武器,学会了圈养野兽,正在编纂救命的草药知识,但我们睡觉休息的地方,却还如此脆弱!”
族人们停下手中的活,望向他,脸上带着无奈和认同。谁不想住得暖和干燥呢?但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不知道还能怎样。
“我们可以改变!”汪子贤的声音充满力量,他指向远处茂密的森林,“看那里!我们有取之不尽的木材!它们坚固、耐用,能更好地遮风挡雨!我们可以用木头,建造比茅草棚好一百倍的家园!”
“木头房子?”有族人惊呼,“启明者,那些大树很难砍倒,而且……怎么做成房子呢?”
“我知道很难。”汪子贤点头,“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需要更好的工具,需要新的方法。但这值得!想象一下,当寒冬来临,外面大雪纷飞,我们和家人都能坐在温暖干燥的木屋里,围着火塘,那是什么样的光景?”
他描绘的画面让族人们眼中燃起渴望的光芒。尤其是那些家里有老人幼儿的,更是心动不已。
“启明者,我们听你的!”苍牙第一个站出来,他身边的灰毛也吠叫了一声,仿佛表示支持,“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为了老人和孩子,再难我们也干!”
“对!我们干!”越来越多的人响应。改善生存条件的渴望,战胜了对未知困难的畏惧。
建造木屋的计划,正式启动。
第一步,是解决工具问题。现有的石斧效率太低,砍伐碗口粗的树木都极其费力,更别说那些需要用作主梁的粗壮木材。汪子贤想起了之前冶炼失败但积累了经验的金属尝试。他立刻召集了负责冶炼的工匠岩锤。
“我们需要更锋利的斧头,石斧不行。”汪子贤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必须再次尝试冶炼金属,目标是造出能砍断大树的斧刃!”
岩锤脸上既有兴奋也有压力:“启明者,上次我们失败了,那些石头(矿石)化成的水(熔融金属)冷却后太脆了……”
“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矿石,或者尝试不同的方法。”汪子贤沉吟道,“我记得上次那种泛红色的石头(铜矿石)比较软,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加入别的东西?比如那种闪着银光的沉重石头(锡矿石)?”他凭借有限的知识,引导着岩锤向青铜的方向思考。
同时,他也没有完全依赖尚未成功的金属冶炼。“在更好的斧头造出来之前,我们也要改进石斧!”他让岩锤挑选最坚硬、韧性最好的黑曜石和燧石,精心打磨刃口,并用更结实的方式捆绑在木柄上,制作了一批加厚、加重的改良石斧。
第二步,是设计和选址。汪子贤凭借记忆和理解,用炭笔在石板上画出了简易木屋的结构图:深埋地下的立柱、纵横交错的屋架、人字形的屋顶结构,以及如何用榫卯(他简单演示了原理)和藤绳进行固定。他特意强调了地基要高于周围地面,并在屋底铺设一层碎石和干草以防潮。
他选择了一片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第一批木屋的建造地。
工具初步备齐,设计也有了雏形。伐木队由苍牙带领,挑选了最强壮的猎手和工匠。使用改良石斧伐木仍然是极其沉重的体力活,往往需要数人轮流砍伐一棵大树。但比起以前,效率已然提升不少。
灰毛成了伐木队的意外帮手。它敏锐的听觉和嗅觉,能提前预警附近可能存在的危险野兽,保障了伐木队的安全。
砍倒大树后,更繁重的工作是去除枝杈,将木材截成所需长度,并拖回部落。汪子贤借鉴了滚木的原理,让大家利用砍下的圆木作为滚动基座,节省了不少力气。
整个部落都动员起来。男人们负责砍伐、运输重木;女人们则负责处理较细的树枝(用作屋顶檩条或燃料)、采集更坚韧的藤蔓(用于捆绑固定)、准备食物和清水。就连孩子们也帮忙搬运一些小物件。
建造第一座示范木屋时,遇到了无数困难。立柱埋得不够深,不够稳固;榫卯结构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粗糙的石器很难完美实现;屋顶的倾斜度不够,可能导致积水……汪子贤并非建筑专家,他和族人们一起摸索,不断试错,不断改进。
期间,岩锤和他的徒弟们日夜不停地试验着汪子贤所说的“混合金属”。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在一次偶然的配比和烧制温度下,得到了一小块硬度、韧性都比纯铜好得多的金属块!虽然距离打造出真正的青铜斧还有距离,但这无疑是曙光般的突破!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全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