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从不言语,却将最深的道理蕴藏在每一次流动、每一次迂回之中。
暴雨洗礼后的山村,空气清新得像是被彻底滤过。阳光明澈,将叶片上的水珠照得如同钻石。昭阳信步走到村边那条熟悉的小溪旁,寻了块被岁月磨得光滑的大青石坐下。
溪水因为昨夜的雨水而丰沛了许多,哗啦啦地欢唱着,奔流向前。水质却依旧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圆润的卵石和偶尔穿梭的小鱼。
她原本只是想来这里静坐发呆,让连日来被各种情绪和思绪填满的大脑放空一下。但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流动的溪水吸引了过去。
她看着溪水遇到一块突出的、棱角分明的大岩石。它没有试图去冲垮它,也没有在原地愤怒地打转、积蓄力量非要与之抗衡。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分开,从两侧轻盈地绕了过去,在岩石后方又重新汇合,继续向前流淌,仿佛那岩石只是它旅途中的一个寻常景致。
她看着溪水流经一片低洼的、布满细沙的河滩。水流在这里明显放缓,变得平缓而温柔,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小小的、几乎静止的回旋。但它并未就此停滞,依旧以肉眼难以察觉的缓慢速度,坚定不移地向着下游移动。
她看着水面上漂浮的一片落叶。溪水承载着它,时而推着它快速前进,时而在漩涡处让它轻轻打转,但从未紧紧抓住它不放。最终,在一个拐弯处,那片叶子被水流送到了岸边,静静地搁浅在草丛里,而溪水,依旧毫不停留地向前。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里的这七个字,伴随着潺潺的水声,再次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过去,她总觉得这道理太过玄奥,难以捉摸。可此刻,看着眼前这清澈、灵动、永不停歇的溪流,她忽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了悟。
“无所住”——不停留,不执着。
就像这溪水。
不执着于绕开的岩石(曾经的挫折与不公)。
不执着于缓流的浅滩(暂时的平静与安逸)。
不执着于承载的落叶(过往的情绪与牵绊)。
它只是流。经历着,却不占有;感受着,却不沉溺。
那“生其心”呢?
是不是就像这溪水,在不断地流动、经历、放下之中,反而能一直保持着它的清澈、它的活力、它向着大海的终极方向?
她的心,在过去的日子里,住了太多东西。
住了对张薇抢功的愤怒,住了对王总偏袒的委屈,住了对母亲索取的疲惫,住了对未来的恐慌,住了对“优秀”标签的执着……所有这些“住”,就像一块块淤泥,沉在她的心河里,让水流变得滞涩、浑浊,几乎无法流动。
所以她累,所以她焦虑,所以她内耗。
而眼前的溪水,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
心,就应该像这溪水一样啊。
让情绪如水流般经过,感受它,但不被它淹没和困住。
让事件如岩石、浅滩、落叶般呈现,经历它,但不被它粘着和定义。
始终保持内在的流动与清澈,始终保持向前的、生长的趋势。
她伸出手,轻轻探入溪水中。冰凉清冽的触感从指尖传来,水流温柔而有力地从她指缝间穿过,带走了些许泥沙,也仿佛带走了她心头积存的一些沉垢。
她看着水面上自己微微晃动的倒影,那眉宇间似乎少了一些紧绷,多了一丝如溪水般的柔和与通透。
烦恼如水中泥沙,执着则淤塞心河,流动方得澄明。心应如溪水,经历万千形态,本质依旧清澈向前。
她在溪边坐了许久,直到阳光将青石晒得暖烘烘的。起身时,感觉步履都轻快了许多。回到家中,外婆正在准备去寺庙帮忙供奉的物品,抬头看了她一眼,昏黄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了然的微光。昭阳主动上前帮忙,心中对那座山间寺庙,第一次生出了些许不同于游客的好奇与向往。那位常年在那里做义工的清心师姐,又会是怎样一个人?她的身上,是否也流淌着这般如溪水般的智慧与宁静?
喜欢我的通透活法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我的通透活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