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中一位母亲为孩子的学业陷入焦虑时,昭阳回首自身的内耗历程,分享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道理,并初次体会到助人的喜悦。
山村的午后,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昭阳正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翻阅一本泛黄的《金刚经》,忽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昭阳师傅,能跟您说几句话吗?
抬起头,昭阳看见同村的李嫂站在面前,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眼眶泛红。这位平日里总是笑呵呵的农家妇人,此刻眉宇间却锁着深深的愁云。
李嫂,快请坐。昭阳合上经书,往旁边挪了挪。
李嫂局促地坐下,话未出口先叹了口气:我家小辉......这次月考又退步了。语文才考了七十八分,数学更是......她的声音哽咽了,我和他爸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就盼着他能考上县里的好初中。可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用功呢?
昭阳静静地听着,目光落在李嫂粗糙的手指上——那上面布满细小的裂口和老茧,是常年劳作的印记。她想起自己的母亲,也曾为了她的学业,在缝纫机前熬过无数个深夜。
昨晚我又骂他了,李嫂抹了把眼泪,骂得重了,孩子哭着睡着了。我这一夜都没合眼,心里揪得难受。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其中就有小辉清亮的嗓音。李嫂循声望去,眼神复杂:玩起来倒是比谁都开心......
李嫂,昭阳轻声开口,您还记得小辉刚学走路时的样子吗?
李嫂愣了一下,脸上的愁容稍稍褪去:怎么不记得?跌跌撞撞的,摔了不知多少跤。
那时您会因为他摔跤而责备他吗?
那怎么会?小孩子学走路,摔跤是常事。
昭阳微微一笑:学习不也是如此吗?都是一个不断跌倒、爬起的过程。
她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思绪飘回到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她为了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每天学习到凌晨。母亲总在她桌上放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什么也不说,只是轻轻摸摸她的头。后来她如愿考上了,可母亲却说:尽力就好,别把身子熬坏了。
我以前在城里工作的时候,昭阳收回目光,总是执着于每一个项目的成败。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整夜失眠,责怪自己不够努力。
李嫂专注地听着,连呼吸都放轻了。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昭阳的声音平和而清晰,就像种地,我们能做到的是选好种子,按时施肥浇水,勤除杂草。但收成多少,还要看天时地利。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尽力而为的部分。
李嫂若有所悟地点点头,紧绞的双手稍稍松开了。
小辉还是个孩子,学习的路很长。比起分数,更重要的是让他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养成努力的习惯。昭阳继续说,就像学走路时,我们关注的是他愿意尝试的勇气,而不是今天走了几步,摔了几跤。
可是......李嫂欲言又止,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我总怕他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竞争是外在的环境,就像天气一样,我们无法控制。昭阳想起自己在职场内卷中的挣扎,但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抗风雨能力——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努力的心态。
她顿了顿,想起清心师姐的话:烦恼就像野草,永远除不尽。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所有烦恼,而是不让它们占据心灵的良田。
李嫂长舒一口气,眉间的愁云渐渐散开:昭阳师傅,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舒坦多了。昨晚看着孩子睡梦中还在抽泣,我这心里跟刀割似的。
教育是耕耘,不是竞赛。昭阳微笑着说,给孩子一点成长的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放下的空间。
这时,小辉和几个孩子追逐着跑过来,红扑扑的脸上挂着汗珠,眼睛亮晶晶的。他看到母亲,脚步慢了下来,有些怯生生的。
李嫂站起身,走上前去,没有像往常那样急着问考试的事,而是用袖子轻轻擦去儿子额头的汗水:玩累了吧?妈妈带了煮鸡蛋,放在灶台上,去吃吧。
小辉惊讶地睁大眼睛,随即露出灿烂的笑容,像只快乐的小鸟般飞向家的方向。
看着儿子雀跃的背影,李嫂转身对昭阳说:谢谢您,昭阳师傅。我好像知道该怎么做了。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李嫂告辞离去,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
昭阳独自坐在老槐树下,心中涌起一股奇特的暖流。这是她第一次将他人的烦恼视为修行的契机,也是第一次用自己的体悟帮助他人。那份喜悦,清澈而温暖,与她曾经在职场中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奖励完全不同。
暮色渐浓,远处传来归鸟的啼鸣。昭阳收拾好经书,准备返回寺院。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一个来自省城的陌生号码。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村里,这样的来电显得格外突兀。
她迟疑片刻,按下了接听键。
昭阳?是你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我是王经理啊!听说你现在在乡下休息?有个大项目,非你不可......
晚风拂过,带来山间野花的清香。昭阳握着手机,目光却不自觉地投向那条通往云泉寺的小路。电话那端热情洋溢的邀约,与寺院晚课的钟声,在这个黄昏交织成一道选择题。
喜欢我的通透活法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我的通透活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