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薇女士带着一个具体而充满吸引力的合作邀请再度来访时,昭阳内心虽然泛起涟漪,却并未立即应允。她以一句“请让我想想什么方式最合适”作为回应,展现出她已学会在机遇面前保持审慎,不急于承诺,而是寻求与内心真实需求最契合的路径。
秋日的天空,像一块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澄澈而高远。云泉寺院子里的老银杏树,叶片已染上浅浅的金边,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季节的变换。昭阳正坐在树下,核对村志中关于秋收祭祀的段落,就听见那熟悉而平稳的汽车引擎声由远及近。
她抬起头,看见李薇女士从那辆低调的轿车中下来。与上次相比,她似乎更多了几分从容,眉宇间带着明朗的笑意。
“昭阳,”李薇步履轻快地走过来,目光扫过石桌上摊开的文稿,语气熟稔而亲切,“没打扰你工作吧?”
“李居士,”昭阳放下笔,起身相迎,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您来得正好,我刚想歇歇。”
清心师姐也闻声从禅堂出来,三人便自然地移到旁边的茶亭坐下。昭阳熟练地烧水泡茶,动作比上一次从容了许多。
李薇接过茶杯,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目光明亮而坦诚:“昭阳,我这次来,是有件事想和你认真谈谈。”她顿了顿,语气郑重了些,“我牵头成立了一个乡村教育基金会,主要关注像昭阳村这样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但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我们想做的,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而是希望能够激发内生力量,将本地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优势。”
昭阳的心微微一动,专注地听着。
“我观察你很久了,”李薇的目光落在昭阳脸上,带着欣赏,“你在这里做的村志整理,你给孩子们讲《论语》的方式,还有你身上这种沉静的力量,都非常打动我。你对这片土地有感情,也有方法。”她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更加热切,“所以,我想正式邀请你加入基金会,负责‘乡土文化与教育融合’这个板块。我们可以提供平台、资源和团队支持。”
这是一个清晰的、极具分量的邀请。它意味着昭阳一直默默在做的事情,得到了一个更高层面的认可,并且有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作用。它连接着她过往的专业背景、她当下的修行体悟以及她对这片土地的承诺。
若是在数月前,面对这样一份来自她所敬佩之人的邀请,昭阳很可能在受宠若惊和证明自己的冲动下,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那时的她,需要外界的认可来确认自身价值。
但此刻,昭阳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湖虽然因这邀请而泛起了涟漪,却并未掀起巨浪。她没有立刻被“基金会”、“负责人”、“平台资源”这些光鲜的词汇所吸引,也没有陷入“机不可失”的焦虑。
她低下头,看着杯中澄黄的茶汤,茶叶缓缓舒展。她的内心在快速地审视这个邀请——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方向也与她的兴趣和付出高度契合。
但是,“负责一个板块”意味着什么?是更多的会议、行政管理、项目汇报吗?会让她离开这片土地,回到城市吗?还是会让她陷入另一种形式的“忙碌”,从而偏离了她好不容易找到的“安住当下”的状态?
她喜欢现在这种缓慢而深入的节奏,喜欢亲手触摸历史的感觉,喜欢和村民们建立的朴素联结。基金会的模式,是否还能保留这份质朴与深入?
她的力量,更多在于沉静的梳理、用心的传递和身体力行的陪伴,而非宏观的规划与管理。什么样的参与方式,最能发挥她的长处,同时又不会耗竭她内在的能量?
这些念头像溪流中的石子,清晰可辨。她没有压抑它们,也没有急于做出判断,只是让它们在心中流淌、沉淀。
李薇和清心师姐都安静地等待着,没有催促。茶亭里只有煮水的轻微咕嘟声。
片刻之后,昭阳抬起头,迎上李薇期待的目光。她的眼神清明而稳定,带着一丝歉然,但更多的是坦诚与负责。
“李居士,”她的声音平和而清晰,“非常感谢您对我的认可和信任。这个基金会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也让我很心动。”
她微微停顿,组织着语言,然后继续说下去,语气不疾不徐:“但是,正因为它很重要,而我也很珍视自己目前内心的状态和工作的节奏,所以……我不能立刻答应您。”
她看到李薇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并没有不悦。
昭阳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句对她而言意味着成长与转变的话:“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仔细想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对项目最好,也对当下的我最合适。”
不是拒绝,也不是盲从。而是停下来,审慎地思考“方式”与“合适”。
李薇怔了一下,随即,她眼中的讶异化为了更深层的欣赏和尊重。她看着昭阳,仿佛重新认识了她。眼前的昭阳,不再是那个需要被点拨、内心尚有惶惑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清楚自己边界、懂得权衡、敢于为自己争取思考空间的独立个体。
“好。”李薇干脆地点点头,笑容更加真诚,“你能这么想,非常好。这说明你真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急,你慢慢考虑,想清楚了,随时联系我。”她举起茶杯,“无论你最终决定以何种形式参与,或者不参与,我都尊重并支持。很高兴看到你的成长,昭阳。”
清心师姐在一旁,嘴角始终噙着一抹淡淡的、了然的微笑。
这一刻,昭阳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与力量。她守住了自己的节奏,没有在外界的认可和机会面前迷失。她学会了不急于用承诺来换取安全感或价值感,而是相信,经过深思熟虑后找到的、与内心真实共鸣的路径,才是真正可持续的、能带来滋养的道路。
这份不急于承诺的定力,比任何快速应允都更让她感到踏实。
她知道,接下来的思考,将是一场与内心深处的深度对话。而就在她准备开始这场对话时,一个来自家人的、出乎意料的“礼物”,正悄然在路上,准备再次叩响她的心门。
喜欢我的通透活法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我的通透活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