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重读初回乡村时的日记,往昔的迷茫痛苦已恍如隔世。昭阳在新的一页郑重写下“烦恼即菩提”,真切体悟到痛苦正是觉悟的沃土。
媒体的关注与远方的回响,如同投石入湖后的涟漪,终归平静。村庄回到了它最本真的节奏里,秋意渐深,天高云淡。昭阳在调整后的平衡中,享受着劳作、修行与适度分享带来的充实与安然。
这日,她在整理书架时,一本被压在几本农书下面的、封面素朴的笔记本滑落出来。她弯腰拾起,拂去封面上薄薄的灰尘。这是她最初开始记录时用的那个本子,比现在正在用的要薄一些,也更旧一些。里面记录的,是她刚刚逃离都市,回到乡村最初那段最混乱、最挣扎的时光。
她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日记的存在。
一种混合着好奇与近乎敬畏的心情,让她在窗边的旧藤椅上坐下,就着午后温煦的阳光,轻轻翻开了第一页。
“X月X日,雨。
又一天在绝望中醒来。腰疼得厉害,像有锥子在凿。不想接任何电话,不想看任何消息。感觉自己像个被掏空的贝壳,被抛弃在荒凉的海滩上。未来是什么?不敢想。活着,为什么?”
字迹潦草,带着力透纸背的绝望,仿佛能透过纸张,触摸到那个被浓重迷雾笼罩、几乎窒息的灵魂。昭阳的心微微抽紧,那熟悉的、属于过去的阴冷气息扑面而来。
她继续往下翻。
“X月X日,阴。
外婆煮了红薯粥,很甜。但我吃不出味道。妈妈又来电话,语气小心翼翼,问我钱够不够用。我烦躁地挂了。我知道他们担心,但我无法承受那种期待的目光。我是个失败者,彻头彻尾的。”
“X月X日,晴。
走到村口,看着那些忙碌的、黝黑的面孔,他们似乎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种地,吃饭,养家。而我呢?我读过的书,有过的见识,在这里毫无用处。我像个怪物,不属于任何地方。”
一页页,一段段,充满了自我否定、对未来的恐惧、深不见底的内耗,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彻底怀疑。那些文字,像一片片锋利的碎玻璃,折射出当时那个破碎而痛苦的昭阳。
她读着,眉头时而微蹙,时而松开。奇怪的是,那些曾经让她夜不能寐、痛彻心扉的感受,此刻读来,虽然依旧能唤起些许共鸣,却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罩子——她能看见那时的痛苦,却不再被其灼伤。
那个在日记里绝望哭泣、看不到一丝光亮的女人,与此刻坐在阳光下沉静阅读的她,分明是同一个人,却又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生命。
她合上日记,指尖轻轻摩挲着粗糙的封皮,目光投向窗外。院子里,几只麻雀在啄食她早上撒下的谷粒,叽叽喳喳,生机勃勃。远处的稻田已收割完毕,裸露的土地在阳光下散发着朴实的气息。
一种深刻的、如同大地般沉静的领悟,从心底缓缓升起。
如果没有当初那几乎将她吞噬的痛苦与迷茫,她会踏上这条向内求索的道路吗?恐怕不会。她可能会继续在都市的洪流中挣扎,用更多的忙碌和成就来掩盖内心的空洞,直到彻底耗尽。
正是那极致的“烦恼”,那无处可逃的困境,像一把粗暴的犁,深深掘开了她板结的心田,虽然当时痛彻心扉,却也同时为后来智慧与慈悲的种子,准备好了生长的土壤。
痛苦,不是生命的敌人,而是最严厉、却也最慈悲的老师。它逼迫你停下来,转身,向内看,去探寻痛苦的根源,从而有机会触碰生命的实相。
“烦恼即菩提”。
这句在佛经中读过无数次,曾经觉得玄奥又遥远的偈语,在此刻,化为了她血脉中流淌的、呼吸间吐纳的、无比真切实在的体证。
烦恼(痛苦、迷茫)与菩提(觉悟、智慧),并非截然对立的两端。烦恼是 raw material(原材料),是混沌的矿石;而菩提,是经过淬炼、提纯后显现的光明。没有烦恼的矿石,何来菩提的金子?
她拿起现在正在使用的那本厚实日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墨绿色的墨水在纸页上洇开,她一笔一划,郑重地写下:
“今日重读旧日记,往昔之困顿挣扎,历历在目,却已如隔世云烟。方知——”
她顿了顿,笔尖凝聚了全部的生命体悟,然后清晰地续写:
“烦恼即菩提,此言不虚。”
写完这七个字,她轻轻放下笔,仿佛完成了一个庄严的仪式。心中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如同秋日天空般,高远、明净、了无挂碍的澄澈。
她不再怨恨过去的痛苦,反而对那段黑暗的岁月生起一丝淡淡的感恩。是那些看似无尽的烦恼,最终引领她走向了内心的光明。她接纳了生命的全部,包括其中的阴影与坎坷,因为她深知,正是这些,共同塑造了此刻这个更加完整、更加通透的自己。
她真切地领悟到,生命中的每一次困顿,都是觉醒的种子深埋于泥土的时刻,只需以正视和智慧浇灌,终将破土见光。
对“烦恼即菩提”的深刻体认,让昭阳对弘扬智慧的方式有了更活泼的理解。
中秋将至,她萌生了一个念头:
何不将佛法的智慧,融入传统节日的欢庆之中?
她开始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晚会,让法味在灯谜、歌舞与团圆的笑语中自然流淌。
这全新的尝试,将如何拉近村民们与智慧的距离?
喜欢我的通透活法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我的通透活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