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矿务局的总会计师和财务处长,也各自写了一份谏议书,建议局长 “抓效益从降成本做起”。局长看后很重视,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单位,要求认真落实。
北服公司立刻响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降成本宣传活动。公司门口挂起了横幅,上面写着 “节约一张纸,一切为生产服务”;食堂里贴了标语,提醒大家 “珍惜粮食,杜绝浪费”。领导班子更是带头节约,以前出行都派汽车,现在一律骑自行车。公司还统一给领导配备了黑色的永久牌自行车,每天早上,总能看到几位领导骑着自行车去上班,职工们看了,都忍不住称赞:“这才是办实事的领导!”
可这场降成本活动,慢慢就变了味,成了形式主义。有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开始自行采购原材料,撇开了公司的物资采购中心。东立井就派了两个人去东北采购木材,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文化。他们都说自己在东北有亲戚,能买到便宜的木材,还主动请缨,带着三万块钱就出发了。
王东去了吉林省,王文化去了黑龙江省,两个人出去了几个月也没有买回木材,一个空手而归,一个人却失联了。大家猜测,失联者可能被骗了。
这件事给了公司一个教训:自行采购看似能省点钱,可风险太大,还是得靠物资采购中心统一采购。
和其他单位的热闹相比,煤炭运销公司显得格外平静。覃允鹤心里清楚,煤炭行业讲究 “一分钱一分货”,要是为了降成本而压低采购价格,供应商肯定会降低煤炭质量,到时候客户不满意,丢了订单,损失会更大。
运销公司的采购价格早就压到了最低,再压的话,供应商就不愿意供货了。覃允鹤他们没有在价格上做文章,而是从质量和管理上入手:安排验收员每天在煤场盯着,每车煤都要抽样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收;对运输车辆实施 “零亏耗” 管理,以前,有些司机为了多赚钱,会在运输途中偷偷卸点煤,现在,运销公司在煤场和目的地都过磅,一旦发现亏耗,就从运费里扣钱。
有个司机以前每次运输都会亏耗两百公斤,现在知道有两次过磅,再也不敢偷卸煤了。为了保证不亏耗,有些司机还想出了 “妙招”—— 在空车过磅的时候,车上带一桶水,增加空车重量;装煤后,再把水倒掉,这样过磅的时候,就不会亏耗了。覃允鹤知道后,也没戳破,只要煤炭质量没问题,不亏耗,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运销公司的做法,虽然没在表面上体现出 “降成本”,但实际上通过提高煤炭质量和减少亏耗,间接降低了成本。可这种低调的做法,却引来了不少流言蜚语。有人说覃允鹤 “落实上级指示不积极”,有人说他 “我行我素,不把公司规定放在眼里”。
覃允鹤听到后,心里很委屈。他不是不落实上级指示,而是觉得降成本不能盲目,得结合实际情况。有次,他去公司开会,有人当着领导的面,拐弯抹角地批评他:“有些单位对降成本活动不重视,还是老一套做法,这样可不行啊。”
覃允鹤没有辩解。他知道,现在说再多也没用,不如用实际成绩说话。那段时间,运销公司每个月都超额完成利润指标,客户满意度也很高,没有一个客户因为煤炭质量问题投诉。
可他没想到,不被理解的麻烦还在后面。在办理结算手续时,财务科总是拖拖拉拉,有时候明明手续齐全,也要等好几天才能拿到钱。有次,运销公司要支付铁路运费,覃允鹤提前三天就把手续送到了财务科,可财务科一直没办理,结果导致逾期,被车站罚了两千块钱。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两次,覃允鹤又气又急,去找财务科长理论,科长却说是 “工作太忙,忘了”。
覃允鹤心里清楚,这是因为有些领导对他有看法,故意给他穿小鞋。
在公司的例行工作会议上,东立井的宋井长又大谈特谈降成本经验。他说:“我们在木材使用上,做到了极致节约。以前托板用八厘米厚的,现在改成六厘米;以前木楔子用大的,现在改成小的,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
大家都鼓掌称赞,只有覃允鹤没什么反应。他心里觉得,宋井长的做法有点本末倒置了 —— 木材厚度和木楔子大小,都是根据安全标准定的,盲目缩减尺寸,会影响井下支护安全。
他的反应被党委书记看在了眼里。党委书记点了他的名:“覃允鹤,你也谈谈对宋井长经验的看法吧。”
覃允鹤的头 “嗡” 的一下就大了。他知道,党委书记这是故意找他的茬。可他还是决定说实话:“宋井长积极降成本的做法,我很赞同。但我觉得,降成本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就说木楔子,以前用大的,是因为能更好地固定支护材料,保证井下安全。要是改成小的,支护效果会打折扣,万一出了安全事故,损失会更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