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如问道:“提到婚姻,我到想问问,你们表兄妹?”“这个,你误会了。我妈是我婆婆带的女儿,没有血缘关系。”李晓燕解释后继续往下说,她将多年来向河渠对她的关心和帮助一件件、一桩桩简要地作了陈述,足足谈了个把小时,听得姜雪如都听出了神,也将王大妈听呆了,至于王梨花则更了解他也更后悔莫及了。
姜雪如好奇地问:“向河渠这样关心你,怎么连你结婚这么大事也没来呢?”“是这样,当时他在农机站当保管员,厂里规定他休假或请假,由晓云姐代班,云姐是送亲的为首之人,不能不来,所以他就不能来了。”
“晓云说你哥送了一件政治礼物,是吗?”王梨花微笑着问。“是啊,想看吗?”“想啊。”“我去拿来。”她兴冲冲地走了。“什么政治礼物?”“说是一首长诗。”“长诗,倒真要欣赏欣赏呢。”
一会儿只见李晓燕拿来一本绿塑料面的日记本,她走到病床前,正要递给王梨花,却被姜雪如伸手拿去,说:“她躺着看不方便,我来念给她听。”王梨花笑着说:“很好。”李晓燕无所谓,于是姜雪如翻开扉页,只见上面用钢笔楷书写着:
“燕妹:
适逢新婚之喜,无物为贺,谨以《管见》一首聊充贺礼,望笑纳。
愚兄河渠敬贺”
再翻开一页,一行一行的黑墨水钢笔字出现在眼前,字写得不好,但端端正正、整整齐齐,笔笔认真,一丝不苟。数了数,四十二句,二百九十四个字。姜雪如光顾看,却忘了念。从姜雪如的神态里,王梨花知道她被诗句吸引住了,于是笑着催促说:“咦--,你念啊。”“哎呀,”姜雪如抱歉地说,“倒把你给忘了。不过这诗的内容你不知道才怪嘞。”说吧,她清了清喉咙,念了起来:
“飞雁南来且北往,垂柳叶绿又叶黄。转眼十年成话史,光阴似箭去不还。
忆昔朝朝并肩斗,而今南北各一方。
姜雪如朗朗地念着,不知道王梨花已被引入了往事的回忆中。她继续念着:
欣闻妹子喜期近,将站新的起点上。无物为贺草数语,权且充作礼一项。
“礼一项,看来哥给妹妹不少礼品了?”姜雪如边念边问。李晓燕微笑着回答:“他就是这么个人,虽说条件并不好,还是送了不少。”
惟愿与妹共勉励,前进路上少阻挡。
“唔--,有点儿辅导员的口气”姜雪如点点头说。
人生路上棘荆多,尘海搏击靠路灯。马恩列斯着术丰,鲁迅笔刀解剖深。
毛主席经验更丰富,古今小说也可寻。我辈社会经验少,常常碰壁身心疼。
博览勤学多对照,改造自己利前行。
“嗳--,大妹子,这是在总结他自己吧?”姜雪如停下来问。
“主要是针对我。因为特殊运动的打打闹闹,让我看见理论书就头疼。他说我们年纪都轻,社会经验少,革命导师在领导革命事业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在那白色恐怖之中仍然能顽强地斗争,在石头缝里茁壮地成长,特殊的环境锻炼了他,使他成为革命者敬佩、敌人害怕的伟人。毛主席一生中的弯路比历史上哪一位领袖人物都多,他们的经验都凝集在他们的着作中,我们把它学来,对于我们走人生的道路还是很有指导作用的。”
“喔--”姜雪如又问,“这古今小说也可寻呢?”李晓燕看看姜雪如,又望望王梨花,笑笑,说:“我也不懂什么,你们都比我懂得多。”王梨花笑着说:“燕子是怕宣扬封资修吧?放心吧,她是我的好姐妹,从小相处,知根知底的。”
李晓燕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倒不是怕什么,说真的,特殊运动是把人们弄的不敢说话了。其实我哥说的就是让别有用心的人听了也不怕。他认为不管是好书坏书,作者都在用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的主张,古代也好,现代也罢,都有人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哪怕就是我们认为的坏书,也可能从中找出或者叫悟出有益的东西。
我们看小说就不能只追求情节,而应当从故事的字里行间,从故事的主人公遭遇中找出前人的经验教训,用以帮助我们避开陷阱,绕过暗礁,比较顺利地前进。比如《西游记》里的‘曾着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啦,《绿牡丹》里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啦,《红楼梦》里的‘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啦,《水浒传》里的‘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啦,还有《艳阳天》里的‘要懂得顾全大局,不能任着性子,想怎么就怎么,应当有点忍耐精神’啦,这些都是。”“嗬!你懂的真不少哇。”姜雪如赞叹地说。
“念啊。”王梨花轻声催促说。“是!”姜雪如玩皮地答应着,逗的王大妈也笑了。她继续念着:
社会本是大舞台,看客演员轮着来。五色气泡常易破,尖锐现实甩不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