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分成派别时,李晓燕始终跟在她哥后面,先当中间派,后倾向于《红联》。由于晓燕家在街后,距校较近,不寄宿,所以王梨花根本就不认识李晓燕。后来虽然李晓燕参加宣传队,属她管,那时她与向河渠正处于热恋之中,向河渠问及李晓燕的表现,因表现还不错,就如实说了。由于李晓燕年龄较小,根本不会怀疑有什么男女关系,同时又因搞的是地下工作式的恋爱,一见面就诉衷肠,顾不上说别的。后来两家都遭不幸,各自处于艰难之中,除从晓云信中得知晓燕依靠舅舅的关系解放了老医生之外,对向李两人的关系就更无所知了。
两人正议论着呢,李晓燕送她哥回来,听见了话尾子。本来李晓燕已不准备与王梨花多接触了,向河渠的解释使她多少明白了王梨花当时的处境,从而对她现时的境遇有了不少同情心。不过她还是坚持她的观点,那就是:不管怎么说,要是真爱她哥,就不应当屈服于家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那能因为家庭的原因就抛掉比生命还宝贵的爱情和自由?即使不算她是浮上水,攀高枝儿,见异思迁,至少也应该说她对向河渠的爱不深不真。
在送别的路上,李晓燕这样忠告向河渠:“哥,你的为人,你对问题的分析,对事情的处理,我都很佩服。只有在对王梨花上,你太多情了。凤莲嫂子是你的妻子,你的爱情只能倾注于她一人,别人无权享受;根据我的观察,恐怕也只是你自作多情,她只怕还不真的理解你的心。你给我们讲过《一千零一夜》中的那个裁缝受贵夫人的欺骗而自作多情、心甘情愿地供她驱使的故事,自己可不要忘了哇。”
尽管如此,她还是听从了她哥的吩咐,回到医院后就到了王梨花的病房。她必须在休息时间和上班时事情又不多的情况下多陪王梨花坐坐,不能让人家感到她的心态。她还有个想法,那就是:施恩不忘报,只有傻瓜才那样干呢,她要宣传宣传她哥的为人,让那个姜干事、王妈妈知道知道她哥对王梨花的好,也让王梨花自己想想。正巧她在进屋前听到两人正在谈论她为什么叫向河渠为哥的事儿,于是笑吟吟地说:“两位姐姐在说我与河渠哥非亲非故的为什么又这样好?”
姜雪如有些尴尬地说:“谈着玩呢,你别多心。”李晓燕笑着说:“看大姐说的,有什么值得多心的?反正空着没事,我给你们闲聊聊。”姜雪如就坡下驴说:“那我们就洗耳恭听啦。你哥一走,少了个讲故事的,大妹子,你要是不来,可就寂寞多了。你讲,我给你削苹果,你哥不告而别,落得我们享受。”
“呃--,这个--,大妈大姐,我帮我哥向你们打个招呼,”李晓燕笑着说,“没有当面辞行,很不礼貌,对不起。不过他的不告而别呢,也是有原因的。梨花姐知道是我催他走的。时间不早啦,那时走到家,也得带点夜,要是等二位回来,起码要多走头二十里夜路。
不怕你们见笑,我有点儿迷信思想,离他家七八里处有一段路,两边是坟场,夜里从那儿走,真的有些不放心。另外大妈大姐拎着空包出去,估计你们是买东西去的,你们的心意我一定转告,并代他谢谢。就是他在这儿也是不会收的,施恩不忘报是他的原则,等你们回来,拉拉扯扯,一拖今天就走不成了。梨花姐拔了胃管,已安全了,他是该早些走了,我嫂子不知怎么盼着他呢,所以”
“请,请你别别说了,我,我”王梨花脸上挂不住了,心里更凄楚,她打断了李晓燕的话说。李晓燕突然觉得自己嫌过分了些,忙赔笑说:“对不起,梨花姐,妹子年轻,说话不懂头脑,请原谅。”王梨花强装笑容说:“有什么对不起的呢,你说得对,他是早该走了。”
为缓和有点紧张的气氛,姜雪如说:“大妹子讲讲你们兄妹故事的吧,我可等着听呢。”李晓燕笑着说:“姐姐知道我没有兄弟,上小学的时候挨过一些男伢儿的欺侮,进初中,高三(二)是我们的辅导员班,从他那儿我得到了亲哥哥一样的爱护和帮助。”
她边回忆边叙述往事:辅导学功课,讲少年成才的故事,带着她和其他同学学雷锋做好事,鼓励并帮助她入了团,助她打恶少,跟干爹学防身术,让她有力量打击坏人保护自己......
她深情地说:“在父母关心不到的地方,他关心到了,我感到非常的温暖。虽然只是干哥哥,与亲哥哥又有什么区别?”“为他爸的事你帮了大忙,也算还了他的情。”姜雪如说。“那算不了什么。我舅是局长,他一说就把问题弄清楚了。比起他对我的帮助来,真算不了什么。”
李晓燕继续叙述着向河渠对她的帮助,她说,“运动中他将我们一班肯听话的拢在了一起,跟我们说不要瞎起哄、乱揪人。我们这一班哪一派也不参加,后来两派都骂我们,曹老师叫我们也成立个组织,我们没有揪过一个人。后来并到《红联》去了,哥要我学晓云、梨花姐的正派、勤劳,告诫我不要轻佻。快毕业前他特地赶了二十几里路来找我,说了三件事。一是不要进宣传队。说是宣传队里蛮多捉对儿的,瞎胡搅,也容易戏浮了,要我老老实实回蔬菜队劳动去;以后镇上招工,不要进针织厂,说那是个染坊,风气不好,有的姑娘怀了孕还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谁呢。说住要好邻行要好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怕我受影响;二是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要勤劳、正直,要能团结人,要俭朴,衣裳穿坏了,不要让人点点戳戳点坏了;三是婚姻大事要慎重。他说你现在还小,三五年内不要考虑,考虑早了没好处。年纪小,懂的事少,容易看错人。婚姻是件大事,错不得,一错就是毕生的遗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