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和数次调试改进,改造终于完成了。那台意大利膛线车床上,加装了一个看起来有些简陋但结构稳固的电机驱动进刀装置。
激动人心的试机时刻到来。工棚里围满了人,李云龙、孔捷、丁伟也都在场。一根准备好的枪管毛坯被牢固地卡在车床上。
周文海深吸一口气,合上了电闸。 小型发电机平稳运转,电力通过电缆传来。 电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通过皮带和齿轮组,带动进刀丝杠开始匀速、平稳地旋转!取代了以往老师傅需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摇动的手柄!
拉刀在电机的驱动下,以一种恒定不变的速度,精准地切入枪管内壁,拉削出深邃而均匀的膛线!那声音,比手动操作时稳定得多,也悦耳得多!
“成功了!”老王师傅第一个喊出来,激动得满脸通红! “稳!太稳了!”周文海看着匀速移动的刀架,推着眼镜的手都有些颤抖。
林烽仔细观察着切削情况和进度,心中计算着时间。一根枪管拉制完成,他立刻看了看表:“三十五分钟!比之前手动最快速度还快了一倍多!”
而且,经过初步检测,新拉制的枪管,膛线更加均匀光滑,阴线阳线过渡平滑,几乎看不到瑕疵。
“好!”李云龙虽然不懂技术,但时间和效果是看得懂的,“一倍多!太好了!这下咱们造枪管的速度快多了!”
但林烽的优化还没完。他拿起一根拉好膛线的枪管,对着光仔细看了看,又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各位师傅,我看这膛线是六条的。如果我们把膛线增加到八条,虽然加工难度稍微增加一点,但能更好地包裹弹头,赋予弹头更稳定的旋转,射击精度应该能更高!咱们现在有自动进刀了,稳定性有保障,可以试试!”
这个提议再次得到了技术团队的热烈响应。调整齿轮挂轮,改变拉刀导程,对于这群刚刚完成一项改造、信心爆棚的技工来说,并非难事。
很快,新的八条膛线的拉刀和挂轮调整完毕。再次试机,同样成功!
测试结果令人振奋:采用自动进刀和八条膛线后,加工一根高质量枪管的时间稳定在三十分钟左右,效率比改造前提升了一倍!而用这种新枪管组装成的步枪进行试射,精度比之前的老枪管提升了惊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几乎达到了新出厂步枪的水平!
消息传出,全军振奋!这意味着警卫团不仅能够快速修复损坏的步枪,甚至具备了小批量生产高性能枪管的能力!
李云龙看着试射成绩靶上那密集的弹孔,嘴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用力拍着林烽和周文海的肩膀:“哈哈哈!好!太好了!林烽!老周!你们又立了大功了!这机器经你们这么一弄,真是老母鸡变凤凰了!咱们警卫团的枪,以后比蒋介石嫡系的还好使!”
孔捷和丁伟也是赞叹不已。孔捷道:“这是真正的技术革新!意义太大了!”
丁伟道:“应该把这次改造的经验详细记录下来,上报总部,在全军推广。”
工棚里,那台经过“魔改”的膛线车床平稳地运转着,发出悦耳的切削声。它不再只是一台缴获的冰冷机器,而是凝聚了红军技术人员智慧与心血、代表着自力更生和技术进步的象征。林烽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巧手和智慧,让宝贵的缴获真正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