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确定研发方向后,瓦窑堡兵工厂的研发窑洞就彻底变了样。
我的老天爷!老工匠王师傅一大早推开窑洞门,差点被满地的图纸给绊个跟头,苏工,您这是要把咱们窑洞给糊成纸房子啊?
苏工——也就是苏沐辰,从一堆演算纸里抬起头来,眼镜片上全是反光:王师傅您来得正好,这个炮管壁厚的数据还得再核算一遍...
得得得!王师傅连连摆手,俺就是个打铁的,您那些弯弯绕绕的数字看得俺头疼。不过要说这炮管...老师傅眯起眼睛,拿起一根试制的短炮管毛坯,俺倒是有个想法。
这时林烽正好端着早饭进来,听见这话顿时来了精神:王师傅有什么高见?
高见谈不上。王师傅憨厚一笑,就是想着,咱们是不是可以把炮管做成两头稍厚中间稍薄?反正发射时受力最大的是底部和膛口。
渐变壁厚!苏沐辰猛地一拍大腿,妙啊!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减重!
林烽把热腾腾的窝头分给大家:看来咱们的王师傅不光会打铁,还是个隐藏的力学专家!
王师傅被夸得老脸一红:啥专家不专家的,就是打了一辈子铁,摸出点门道。
一旁的小豆子一边啃窝头一边插嘴:那咱们这炮管不就成糖葫芦了?两头粗中间细!
去你的糖葫芦!陈思远笑着给了小豆子一个脑瓜崩,我们这是在搞科研,不是卖零食!
说笑归说笑,工作还得继续。在确定了渐变壁厚的设计方案后,新的难题又出现了。
厂长,不好了!这天一大早,小豆子慌慌张张跑进林烽的办公室,王师傅他们在铸造车间吵起来了!
林烽赶紧放下手中的图纸赶到车间,只见王师傅和李师傅正争得面红耳赤。
必须用失蜡法!王师傅挥舞着手中的模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壁光滑!
可失蜡法太费时间了!李师傅寸步不让,咱们可以用砂型铸造,再上车床精加工!
见林烽来了,两人立刻围上来各执一词。
林烽仔细听了半天,突然笑了:要我说,二位师傅说得都有道理。
两位老师傅都愣住了。
王师傅注重内壁质量,李师傅考虑生产效率。林烽拿起一个铸件毛坯,咱们为什么不结合一下?先用砂型铸造出大致形状,留出加工余量,再用失蜡法做最后的精加工?
这...王师傅和李师傅对视一眼,突然同时拍手,妙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研发组简直成了不夜天。铸造车间里炉火彻夜不熄,王师傅带着徒弟们反复试验新的铸造工艺;机加工车间里,李师傅盯着车床加工炮管,生怕出一点差错;而苏沐辰那边更是夸张,演算纸堆得比人都高。
苏工,您这是在给纸张厂创收呢?小豆子每次送饭都要先扒拉开一堆纸。
去去去,别打扰我算数。苏沐辰头都不抬,这个膛线缠距要是算错了,炮弹出去就得打转!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陈思远。为了设计轻便的炮架和座板,这位材料专家整天神神道道的,看见什么都要研究一下结构。
这天他居然把炊事班的大铁锅给借来了,对着锅底的放射状结构发呆。
陈工,您这是要改行当厨子?小豆子好奇地问。
你懂什么!陈思远眼睛发亮,你看这锅底的放射状结构,多好的受力分布!要是咱们的座板也做成这样...
结果第二天,一个仿照铁锅底部结构的圆形座板图纸就出现在了林烽桌上。
好家伙!林烽看着图纸直乐,咱们这是要开创炊具式军工的先河啊!
经过整整二十天的奋战,各个部件终于陆续完工。组装这天,所有人都围在研发窑洞里,连炊事班的老张都跑来凑热闹。
让让,让让!小豆子小心翼翼地捧着最后加工好的炮管,这可是咱们的宝贝疙瘩
王师傅接过炮管,仔细检查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渐变厚度做得正好。
李师傅已经架好了炮架:快来试试合不合适!
当最后一个零件安装到位,一门崭新的轻型迫击炮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窑洞安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
短小精悍的炮管散发着金属特有的冷光,镂空的炮架既轻便又稳固,那个仿照铁锅设计的圆形座板更是别具一格。
我的乖乖...老张师傅忍不住惊叹,这玩意看着就跟玩具似的,真能打炮?
张师傅您这话说的,小豆子不乐意了,咱们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大炮!
好了好了,林烽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先称重!
当秤砣稳稳地停在32斤4两的刻度上时,窑洞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比预计的还轻!苏沐辰激动地推了推眼镜,结果把眼镜都推歪了。
太好了!王师傅和李师傅互相拍着肩膀,笑得合不拢嘴。
陈思远更是直接抱起那个仿铁锅座板亲了一口:我就说这结构靠谱!
初步的外观和重量检验通过后,接下来就是真正的考验了。林烽组织大家在兵工厂后山的测试场进行首次实弹测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