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架稳定性测试的圆满成功,让“41式-1型”105毫米榴弹炮项目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总装。然而,就在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将炮管、炮架这两大核心部件结合,创造历史性的一刻时,林烽却出人意料地叫停了。
在“105项目组”的窑洞里,那根象征着力量与荣耀的炮管和那副通过了严苛测试的炮架静静矗立,仿佛一对亟待结合的巨人。但林烽的目光却投向了旁边工作台上,几件看起来相对“小巧”却同样至关重要的部件。
“同志们,”林烽的声音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庞然大物”上拉了回来,“我知道大家都很激动,想尽快看到咱们的‘战争之神’完整体的样子。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一门合格的火炮,不仅要能站得稳、打得响,更要打得准,还要能连续打!在总装之前,还有最后两块,也是至关重要的‘灵魂’部件,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他拿起工作台上一个结构精密的黄铜构件,上面布满了细密的刻度线和精巧的调节齿轮:“这是家泉师傅带着精密加工组,仿照Le.F.H. 18的瞄准镜原理,结合我们自身条件改进的‘41式’周视瞄准镜。它是火炮的眼睛,是指挥官意志的延伸,它的精度,直接决定了炮弹能否落到我们想让它落下的地方!”
他又指向旁边一套由粗壮液压缸、复进簧和复杂连杆组成的机构:“这是驻退复进机,是火炮的‘消化系统’和‘减震器’。它要吸收炮管后坐的巨大能量,并平稳地将炮管推回原位,确保火炮能够快速准备下一次射击。没有它,要么一炮下去炮架散架,要么打完一炮需要半天才能复位!”
老张扶了扶眼镜,点头赞同:“厂长说得对。瞄准系统和驻退复进机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之一,也是咱们之前从未独立制造过的。必须单独进行充分的测试和校准。”
王老铁看着那套复杂的驻退复进机,嘬了嘬牙花子:“这玩意儿,里面的油封、活塞精度要求太高了,俺们锻打粗坯行,这精细活,还得看家泉师傅和李师傅他们的。”
家泉次郎平静地开口:“瞄准镜的镜片研磨、刻度刻划、齿轮啮合,都需要极高的精度。驻退复进机对液体的密封性和活塞杆的直线度要求极为苛刻。我建议,在总装前,对这两套系统进行独立的、接近实战条件的模拟测试。”
“正是此意!”林烽肯定道,“我们不能把问题留到总装后,甚至留到战场上!”
第一项,瞄准镜模拟测试。
测试在厂区一个临时搭建的、长达五百米的简易靶道进行。瞄准镜被安装在一个固定的模拟炮耳轴座上。家泉次郎亲自担任考官,他在靶道尽头不同距离、不同高度设置了多个目标点。
负责操作的是被挑选出来的、文化水平较高、心思最细腻的年轻技工小陈。他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家泉次郎随机报出的射程、方位角和高低角参数,快速、准确地调整瞄准镜上的各种转轮和旋钮,将十字分划对准目标。
“目标,正前方四百二十米,左侧密位十五,仰角三度!”家泉次郎声音平稳。
小陈深吸一口气,手指飞快地转动调节轮,眼睛紧紧贴在目镜上。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调整完毕!”小陈报告。
家泉次郎用高倍望远镜观察目标点,微微点头:“命中区域。下一组,正前方三百八十米,右侧密位八,俯角一度……”
测试持续了整整一上午,小陈的操作越来越熟练,调整速度和精度都稳步提升。最终,在所有随机测试中,瞄准镜的指向误差均控制在了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完全满足火炮的射击精度要求。
“好!这‘眼睛’没问题了!”林烽满意地拍了拍小陈的肩膀,“小伙子,好好练,以后你就是咱们这门炮的‘神眼’了!”
第二项,驻退复进机模拟测试。
这项测试更为“暴力”。在车间里,一台简易的、能模拟火炮后坐冲击的试验台被搭建起来。那套驻退复进机被牢牢固定在试验台上,连接着一个沉重的模拟炮管滑块。
“开始测试!模拟最大后坐力,连续冲击二十次!”林烽下令。
操作员启动设备,沉重的滑块在高压气体(模拟发射药燃气)的推动下,猛地向后撞击驻退复进机的活塞!
“哐!”一声沉闷的巨响,液压缸被压缩,复进簧蓄能。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那套机构,特别是各个连接部和密封处。
第一次冲击后,活塞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平稳地将滑块推回了原位,动作顺畅,没有卡滞。
“密封良好,无泄漏!”负责观察的技工报告。
“第二次冲击,准备!”
“哐!”
……
测试一次次重复着。到第十次左右时,一个细心的技工发现,其中一个非核心的密封圈处,似乎有极其微小的油渍渗出。
“停!”林烽立刻叫停测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