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当天,临时实操工棚里炉火熊熊,锤声叮当,气氛紧张而热烈。学员们两人一组,在各自的工作台上忙碌着。老周、李德顺等考官背负双手,面色严肃地来回巡视,不时停下脚步,指出问题,或者给予关键提示。
“火候!火候过了!快夹出来!”
“锻打要均匀!别光顾着一头!”
“车床转速不对!降下来!你想把刀崩飞吗?”
那个总部来的“高材生”和一名年轻技工分在一组。理论他强,但动手能力稍差,抡大锤没多久就气喘吁吁,差点把烧红的钢坯砸歪,幸亏搭档眼疾手快用夹钳扶住。老周走过去,哼了一声:“脑子活是好事,但这手上的功夫,也得练!光说不练假把式!”
另一边,牛大力手下的那个班长,力气是够,但细节把握不好,粗车外圆时尺寸车小了一点,急得满头大汗。李德顺过来看了看,没骂他,而是拿过工具,亲自示范了一遍如何精准控制和测量:“心要细,手要稳,眼要准。干咱们这行,猛张飞不行,得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那股子精细劲儿!”
考核从清晨持续到傍晚。当最后一名学员满头大汗地将自己加工好的、还带着余温的炮管粗坯放在指定区域时,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经过几位考官严格的联合评审,最终,四十名学员中,有三十五人加工出的粗坯达到了合格标准,顺利结业!另外五人虽然略有瑕疵,但也展现了足够的潜力和努力,被允许跟随下一期培训班继续学习。
结业仪式上,林烽看着台下这群虽然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成长光芒的年轻面孔,心中充满了欣慰。
“同志们,恭喜你们!”林烽的声音高昂,“你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证明了你们有能力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你们是瓦窑堡兵工厂未来的希望,是我们‘41式’榴弹炮实现量产的种子!今天,你们从这里毕业;明天,新的车间、新的任务就在等待着你们!”
他拿起一份刚刚拟定的名单:“根据考核表现和各自特长,你们将被分配到炮管加工、炮架制造、总装调试等不同岗位上去!我希望你们记住在这里学到的技术和规矩,更记住我们造炮是为了什么!”
“保家卫国!驱除日寇!”学员们异口同声,吼声震天,充满了年轻的豪情与力量。
军工夜校的灯火,照亮了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这第一批四十名(合格三十五名)专项班学员的结业,如同为即将展开的规模化生产注入了新鲜而强劲的血液。一条从技术研发到人才培养,再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链条,在瓦窑堡这块热土上,已然清晰地勾勒成型,并且愈发坚实。当这些掌握了核心技能的年轻技工们投入到生产一线时,瓦窑堡兵工厂的产能,必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钢铁的洪流,正在积蓄力量,等待着奔涌而出的那一刻!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