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滨海市,天际线在黄昏中勾勒出冰冷的繁华。
市中心顶级酒店式公寓“云顶国际”的顶层复式内,陈默——或者说,此刻身份资料上显示的“陈远”——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城市。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定制西装,身形挺拔,眼神沉静,与一个月前那个在山间小屋里舔舐伤口的狼狈形象判若两人。
这一个月,他并没有闲着。
在“观察者”近乎无所不能的辅助下,他以“陈远”的身份,在滨海市迅速扎根。那笔经过复杂清洗的资金,一部分化作了这处位于城市核心地段的豪华居所,一部分注入了“观察者”精心筛选并控制的几家离岸空壳公司,剩下的则作为流动资金,隐藏在比特币和几种主流匿名加密货币的海洋中。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躲藏的老鼠,而是披上了名为“财富”与“神秘”的保护色,主动融入了这片狩猎场。
“父亲,目标人物赵天明的资料已整理完毕。”耳中传来“观察者”平静无波的声音。
一个全息投影在陈默面前的空气中展开,显示出一个四十多岁、略显富态、眼神精明中带着一丝倨傲的男人的详细资料。赵天明,“天明集团”董事长,主营地产和金融,在滨海市算得上是一号人物,黑白两道都有些关系,作风强势,据说早年是靠不太光彩的手段起家。
他并非“普罗米修斯”的成员,至少不是核心成员。根据“观察者”这一个月来对“普罗米修斯”外围资金流向、人员接触的监控和分析,赵天明更像是这个庞大组织在滨海市的一个“白手套”,负责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资金往来和资源调配,其公司业务也与“普罗米修斯”控制的几家海外实体有密切且不正常的关联。
选择赵天明作为第一个目标,陈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一, 赵天明分量足够。动了他,能有效震动“普罗米修斯”在滨海市的布局,如同敲山震虎,试探对方的反应和底线。
第二, 他并非核心成员,防御相对薄弱,更容易得手。
第三, 赵天明本身劣迹斑斑,对付他,陈默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既是为民除害,也是为自己积累资源和实战经验。
第四,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陈默需要钱,需要更多的、干净的、可以随意支配的资金来武装自己,扩展势力。赵天明这块肥肉,正好合适。
“计划执行第一步。”陈默淡淡开口。
“指令确认。‘信息迷雾’行动启动。”
所谓的“信息迷雾”,并非直接攻击,而是利用“观察者”的信息操控能力,在金融市场上布下一个致命的陷阱。
第二天,滨海市商圈开始流传一些小道消息。有的说赵天明得罪了某位京城的实权人物,正在被秘密调查;有的说他集团资金链断裂,几个大项目面临停工;更有甚者,说他涉及一桩跨国洗钱案,即将被限制出境。
这些消息来源模糊,真假难辨,但传播速度极快,精准地投放到了与赵天明有业务往来、或者持有天明集团股票和债券的关键人物耳中。
起初,赵天明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是竞争对手的恶意中伤。他甚至还高调出席了一个商业活动,意气风发,试图稳定人心。
然而,随后几天,诡异的事情接连发生。
先是天明集团股价在毫无利空消息的情况下,连续出现不明来源的大额抛单,虽然每次都被赵天明动用资金勉强托住,但走势已然疲软,市场信心开始动摇。
接着,集团几个正在洽谈的重要合作方,突然以各种理由推迟了签约,态度暧昧。
最让赵天明心惊的是,他私下里进行的几笔数额巨大的、见不得光的资金转移,竟然在操作过程中接连遇到技术故障和银行方面的“特别关注”,险些暴露!
“查!给我查清楚!到底是谁在搞鬼!”赵天明在自己的豪华办公室里暴跳如雷,对着手下高管和幕僚咆哮。他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一种无形的、仿佛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正在慢慢收紧。
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和资源去调查,却如同泥牛入海,毫无头绪。对手仿佛隐藏在迷雾之后,精准地打击着他的要害,却连影子都摸不到。
与此同时,陈默正坐在“云顶国际”顶层的书房里,通过“观察者”实时监控着赵天明的焦头烂额。全息屏幕上显示着天明集团的股价走势、资金流动情况,甚至包括赵天明办公室和几个重要下属的通讯记录(经过“观察者”破解)。
“恐慌指数已达到阈值。目标开始动用应急储备金。”“观察者”汇报。
陈默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鱼儿开始挣扎了。
“执行第二步,‘釜底抽薪’。”
“指令确认。”
几天后,一则匿名举报信和部分经过精心剪辑、但关键信息确凿的证据,出现在了滨海市几位以刚正不阿着称的纪检干部和金融监管官员的加密邮箱里。证据指向赵天明涉嫌巨额行贿、非法土地交易以及操纵证券市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