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空姐的尖叫,姜浩猛地松开吴雪,转身一把抓住空姐的胳膊,语气急促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想活就别慌!你现在立刻去跟机长说,我有办法让飞机安全降落,但必须由我来操控飞机,让他马上准备!”
“你会开飞机吗?”空姐和吴雪几乎同时喊出这句话,眼神里满是震惊——开飞机可不是小事,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怎么能说开就开?姜浩没有丝毫犹豫,目光坚定地扫过两人:
“我现在不会,但我可以现学!这是唯一的办法,再耽误就来不及了!”他心里清楚,刚才在缺氧“梦境”里,自己已经“模拟”过一次驾驶,只要机长能快速指导关键操作,说不定真能成功。
空姐看着姜浩笃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机舱内越来越混乱的乘客,咬了咬牙——现在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她立刻转身,几乎是踉跄着冲向驾驶舱,一边跑一边在心里祈祷:
一定要有用,一定要能保住所有人的命!不过半分钟,空姐就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脸上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急切:
“姜先生!机长让你马上去驾驶舱!”姜浩点了点头,转身看向吴雪,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语气温柔却充满力量:
“小雪,你在这儿乖乖坐好,系紧安全带,等我回来。
一会儿下了飞机,就去民政局登记。”吴雪看着他的眼睛,用力点了点头,眼泪又一次滑落,却带着期待和信任:“我等你。”
姜浩快步冲进驾驶舱,扑面而来的是密集的仪表盘灯光和高频无线电通讯声。驾驶座上,机长李铁军正紧握着操纵杆,眉头紧锁盯着前方空域,副驾驶则在一旁快速记录参数。看到姜浩进来,李铁军只是侧头扫了他一眼,声音带着职业飞行员的冷静:
“姜先生,先说说你的方案。”
姜浩没有绕弯子,直接指向导航屏幕上的机场周边地图,指尖落在跑道旁的建筑群区域:
“机长,起落架故障无法放下,正面硬着陆会导致机身侧翻解体,唯一的办法是利用那片建筑群做缓冲——让飞机倒飞,借助建筑结构抵消冲击力,再精准切入楼宇间隙,减少对机身的直接损伤。”
李铁军听完,手指在操纵杆上轻轻敲了敲,立刻指出关键问题:
“第一,倒飞状态下,飞机的气动布局会完全改变,升力中心后移,舵面操控响应延迟至少 0.8秒,以我的技术,最多维持 15秒倒飞姿态,超过这个时间必然失速;第二,建筑群的楼间距只有 38米,而我们的机型翼展 28米,留给调整的容错空间不足 5米,一旦偏差就会整机撞毁;第三,机身结构设计不支持倒飞状态下的剧烈冲击。”
每一条反驳都精准戳中航空操作的核心风险,姜浩却没退缩,往前凑了半步:
“我知道风险,但现在燃料只剩 22分钟,地面迫降场还没清理完毕,我们没有时间等!刚才我已经‘模拟’过完整操作——倒飞切入角度 37度,油门维持在 45%,在接触第一栋建筑前 0.5秒推杆,让机腹先接触楼顶,利用楼板缓冲。而且,我能预判下 2秒的操控反馈,能弥补倒飞的延迟!”
“预判?”李铁军皱紧眉头,眼神里多了几分怀疑,“航空操作靠的是数据和经验,不是直觉。你没有任何飞行执照,我不可能把驾驶权交给你。”
“我们的命现在绑在一起!”姜浩提高声音,目光扫过仪表盘上闪烁的燃油警告灯,“如果按常规方法,如果燃料耗尽,我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这样——我坐副驾驶位,副机长去后舱协助乘客固定,基础操作由你负责,倒飞切入、角度调整这些关键动作我来做,你在旁边监控参数、修正偏差,这样总可以吧?”
李铁军沉默了。作为有 20年飞行经验的机长,他比谁都清楚当前的绝境:
起落架故障导致的接地速度会达到 320公里/小时,远超安全阈值,正面降落的生还率不足 10%;而姜浩的方案虽然疯狂,却在理论上存在 12%的可行率。更重要的是,之前空姐已经汇报过姜浩在登机前的异常预警,加上他对故障后果的精准预判,让李铁军不得不重新评估。
最终,他按下无线电通讯按钮,向地面塔台汇报:
“塔台,738航班申请紧急迫降,方案为倒飞切入建筑群缓冲,请求清空目标区域空域,关闭周边雷达干扰源。”没有提及姜浩,这是他作为机长的谨慎——地面无法实时判断机舱内的情况,贸然上报“非专业人员参与操控”,只会引发混乱。
得到地面许可后,李铁军调整座椅靠背,对姜浩说:“副驾驶位的操控权限我给你开放 50%,油门和航向由我主控制,你负责升降舵和襟翼。记住,倒飞时推杆是上升,拉杆是下降,不要搞反。”他一边说,一边快速演示:“现在看我的操作——左舵 15度,油门加到 50%,准备进入倒飞姿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