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十三将试纸递到李文面前时,指尖还在微微发颤。那道灰黄色的痕迹正缓慢延展,像是某种活物在纸上爬行。
李文接过试纸,没有说话,转身便朝济世堂主殿走去。身后脚步纷杂,柳氏抱着药囊紧随其后,其余几位医者也迅速跟上。赤奴原想进来,被李文抬手拦在了门外。
“这事,得关起门来查。”
药室中央摆着一张长案,上面陈列着昨夜留存的水样、毒株标本和几份未写完的配伍记录。李文把试纸平铺在案角,又从陈十三手中取过他随身携带的小册子,翻到最新一页。
“下游三村共用这条水脉,若毒素扩散,不出三日就会有人发病。”他说,“不能再等。”
柳氏打开药囊,取出一包黑色粉末,轻轻洒在试纸上。粉末遇湿即变深蓝,整片污迹轮廓清晰浮现出来。
“是灰鳞苔孢子。”她低声说,“但颜色偏浊,像是混了别的东西。”
陈十三点头:“我怀疑有人故意投放。上游无人居住,不可能自然滋生。”
李文走到墙边,掀开一幅南疆水系图。他用炭笔圈出几个村落位置,再连上线条,目光最终落在一处支流交汇口。
“这里,三天内经过的人不超过五个。排查起来不难。”他顿了顿,“但现在最要紧的,是搞清楚这毒到底怎么解。”
一名老医者上前一步:“按《岭南医录》所载,灰鳞苔可用山碱草压制,若加金银藤煎服,可助排毒。”
“不行。”柳氏摇头,“这毒已经变异。昨天试过的三组方子都压不住毒性反噬。”
另一人提议用炙烤法提纯雪莲汁液中和碱性毒素,也被当场否决——高温会让腐根藤碱释放更强刺激物。
七嘴八舌说了半个时辰,方案换了六套,无一可行。最后众人沉默下来,盯着炉上那锅刚熬好的药汁发愣。药色发黑,表面浮着一层油膜,显然已经败了。
李文一直没插话。他坐在案首,手指轻敲桌面,忽然抬头问:“有没有可能,不用传统药理思路?”
众人看向他。
“我们一直想着怎么‘解’,但或许该先弄明白它为什么‘活’。”他站起身,走到角落的一排活体药植前。那里种着几株刚移栽来的青络藤、雪心莲和月见蕨,都是昨日为实验特地培育的。
他掌心微光一闪,三道淡青身影悄然浮现。
植物精灵来了。
它们身形小巧,通体泛着柔和光晕,绕着药植缓缓飞舞。其中一只落在雪心莲叶尖,轻轻晃了晃身子。
“它们能感知植物之间的共鸣。”李文说,“也许能看出我们看不出的东西。”
老医者皱眉:“可它们不会说话,怎么知道哪味药有用?”
“看反应。”李文伸手召来茶树精灵,让它靠近一盆混合毒液样本。精灵触碰到空气时,身体骤然收缩,光晕转为暗红。
他又换了一片新鲜雪心莲叶放入容器。这次,精灵只是微微退后,并未示警。
接着放入青络藤茎段——精灵突然发出一声清鸣,光晕由红转绿,竟开始围绕两株植物打转。
“停!”柳氏猛地站起,“刚才那个声音……是不是和上次发现毒源时一样?”
李文点头:“它在传递信息。”
他立刻命人取来研磨器,将雪心莲与青络藤按一比二比例混合捣碎,加入少量泉水调成糊状,滴入毒液样本。
液体原本呈浑浊黄绿色,此刻却渐渐凝滞,底部析出细小颗粒。
“有效!”一名年轻医者忍不住低呼。
李文却仍皱着眉:“见效快,但持续时间太短。刚才那一滴药糊只能维持半炷香。一旦进入人体,很快会被代谢掉。”
“而且不稳定。”柳氏补充,“温度稍高,药性就散了。”
难题再次摆在眼前。
有人建议加冰封存,可野外无法保证低温;有人说做成针剂注射,可眼下没人会制玻璃管。
讨论再度陷入僵局。
李文闭目片刻,忽然睁开眼:“试试让更多的精灵一起感应。”
他双手合拢,低声唤出五只不同种类的植物精灵——藤蔓、花朵、苔藓、根须、叶片各一。五道微光盘旋升空,在药植上方形成一个缓慢旋转的环。
起初毫无动静。
直到藤蔓精灵忽然俯冲而下,停在一口盛满寒泉的玉瓮上方。它不断上下起伏,像是在示意什么。
“地脉寒泉?”李文走过去,伸手探进水中。泉水冰凉刺骨,据说出自地下三十丈岩隙,终年不涸。
“难道用它做溶剂?”
他立刻让人重新调配药糊,改用寒泉萃取。这一次,药汁颜色变得清澈许多,毒性抑制效果提升明显,维持时间也延长至两个时辰。
但还不够。
花朵精灵迟迟未动,直到李文把一撮月见蕨孢子撒在药汁表面。它猛地扑上去,绕着孢子不停旋转,甚至用身体轻轻推动它们沉入液体。
“它想把这些包进去?”陈十三猜测。
“缓释。”李文明白了,“不是直接混合,而是把药核裹起来,让它慢慢释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